涼菜沒有消費期
6月12日黃昏,在福州五四路的新華都購物廣場,各色美味的涼菜顯然是勾起不少人的食欲,引得眾多消費者紛繁選購。可是,記者在涼菜區找了半天,卻仍然找不到關于這些涼菜的消費日期與保質期限的標識,但是超市工作人員在稱重后,往塑料袋上打上一個當天的日期,但是這些涼菜終究是哪天消費的就不知道了。
據理解,該超市營業時間是6:30至22:00,服務員強調這些涼菜是下午剛做的。依據商務部發布的《超市食品安全操作標準》請求:制造好的涼菜應在4小時內銷售終了,并用指示牌明白告知消費者選購后盡快食用。而新華都的做法顯然與這一規則相悖。
6月13日下午,記者又來到位于福州大利嘉的沃爾瑪超市,在一冷柜里陳列著各種各樣的糕點,而消費者小吳在買糯米糕時卻碰到了一個奇異的現象。
據理解,小吳在16點18分的時分買了一個糯米糕,可是令他想不通的是,他買的時分這個糯米糕都曾經涼掉了,而沃爾瑪的工作人員在塑料袋上打的消費時間卻是16點18分。經過理解才明白,原來上面的消費時間只是消費者的購置時間。
來到該店的肉制品冷柜前,記者發現,在包裝好肉制品的標簽上面的保質期限十分含糊。比如在一盒肉制品上面的消費日期顯示是6月13日14時48分消費的,保質期是當天,最遲以當天24時計,保質期是9小時12分。而在另一盒肉制品上面的保質期是當天,但消費時間卻提早到了早上的10時左右,保質期大約為14小時。同為自制熟食,且在相同的保存條件下,為何兩盒肉制品的保質期卻相差4個多小時,是由于商家在包裝過程中采取特殊措施還是業內的“潛規則”作祟,記者不得而知。
原料成分被雪藏
2009年6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正式實施,標準規則了22類1812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和范圍,并規則加工企業必須標明含有何種食品添加劑。我國《食品標識管理規則》也明白指出,食品標識應當標注食品的配料清單,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劑、防腐劑、著色劑的,應當在配料清單食品添加劑項下標注具體名稱。可是超市自制的食品,多數沒有正規的包裝,更不用說配料表了。顯然,超市自制食品的標識并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則。
“超市現場制造的烤鴨、烤雞確實很香,但是大概用了些什么材料、添加劑,我們不得而知,聞著香但卻叫人吃得不放心啊。”市民張女士說,作為入口的食品,超市在配料表的標識上應該透明些。
超市造誰來管
針對超市自制食品的質量問題,記者又在互聯網上搜索了許久,發現在我國眾多城市的超市都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首先是消費日期無從考證,如包子、醬牛肉等熟食,超市工作人員通常是在稱重后,往塑料袋上打上一個當天的日期,但放在冷柜中的食物終究是哪天消費的就不知道了;其次是保質期限難以保證,同類食品,各個超市標注的保質期限卻不一樣,比如豆腐,有的超市的保質期是當天,而有的則是兩天或三天;第三是食品配料遭遇雪藏,比如糕點區的糕點沒有配料表,添加劑的使用情況更是無從知曉;還有就是涼菜銷售超過時限,依據商務部發布的《超市食品安全操作標準》請求:制造好的涼菜應在4小時內銷售終了,可是大部分超市都存在著超時銷售的情況……
“超市自制食品問題這么多,但是到底由誰來管他們呀?”不少消費者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要加大對超市自制品的監管力度。“《食品安全法》曾經正式實施了,其中第41條規則,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消費日期、保質期、消費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但是很多超市自制品的包裝根本就不符合這一規則,我們希望有關部門采取必要措施對超市的自制品進行整頓,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
“超市里自制食品很多,再負責任的超市也難保100%的質量,遇到問題是難免的,但關鍵是如何有效控制和監管。這是超市、政府部門和消費者的共同責任。”一位超市業內人士也這樣告訴記者,除了監管部門應加大檢查力度,超市更應加強自律,特別是要嚴把承包戶入店關。同時,消費者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最好保留購物小票,發現質量問題后向超市投訴或者有關部門舉報。
東莞首宏蔬菜配送公司
服務熱線:134-804-11888
聯系人:蘇首宏
電子郵箱:815665333@qq.com
QQ:815665333
網址:m.ynbail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