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安康的關注,食物的營養上下越來越受注重,但大部分人關懷的常常是某種單一的食物有什么營養,而疏忽了吃飯方式能否安康。以下是13個安康的飲食習慣。
1、飲食六宜
宜早:人體經一夜睡眠,腸胃空虛,清晨進些飲食,肉體才干振作,故早餐宜早。
宜緩:吃飯細嚼慢咽有利于消化,饑不擇食,會增加胃的擔負。
宜少:人體需求的營養固然來自飲食,但飲食過量也會損傷胃腸等消化器官。
宜淡:飲食五味不可偏亢,多吃淡味,于安康大有益處。
宜暖:胃喜暖而惡寒。飲食宜溫,生冷宜少,這有利于胃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宜軟:堅硬之物,最難消化,而半熟之肉,更易傷胃,尤其是胃弱年高之人,極易因而患病。
2、三餐有別
早吃好,午吃飽,晚餐適量。
3、營養均衡
配制合理的飲食就是要選擇多樣化的食物,使所含營養素齊全,比例恰當,以滿足人體需求。不挑食,不偏食。
4、定時定量
吃飯有規律,定時定量,能使胃腸道有規律地爬動和休息,從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腸道的功用堅持良好狀態,減少胃腸疾病的發作。
5、少吃多餐
進食少,血液中的糖濃度低,身體分泌的胰島素就少,膽固醇的程度就降低,體內脂肪也會減少;但要留意,不管吃多少餐,總熱量不應超越一日三餐的總量。
6、節制飲食
節制飲食不只能減輕胃腸擔負,而且由于機體處于半饑餓狀態,植物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遭到一種良性刺激,從而調動人體自身的調理功用,內循環均衡穩定,使免疫力加強,神經系統興奮與抑止趨向于均衡,有利于進步人的抗病能力。
7、講究衛生
飯前洗手,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8、飯前喝湯
我國居民用餐習慣一般都是先吃飯、后喝湯。從科學衛生的觀點看,先喝湯再吃飯比較好。因為人在感覺饑餓時馬上吃飯對胃的刺激比較大,如果吃飯前先喝點湯,就好像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作好準備。
9、站著吃飯
醫學家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勢研究表明,站立位最科學,坐式次之,而下蹲位最不科學。這是因為下蹲時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液受阻,回心血量減少,進而影響胃的血液供應。而吃飯時,恰恰是胃最需求新鮮血液的時候,某些胃病可能與下蹲式就餐姿勢有關。
10、細嚼慢咽
細嚼可使食物磨碎成小塊,并與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咽。
同時,嚼還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為食物的進一步消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11、喜吃苦食
苦味食物不只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堿、萜烴類,而且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安康長壽的必需物質。
苦味還能調理神經系統功用,幫助人們從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松弛下來。
12、心情舒暢
吃飯時情緒好,食欲加強,血液循環良好,胃腸的消化功用強,免疫力加強;如在吃飯時情緒壓抑和郁悶,則會影響食欲,影響血液的正常循環,降低整個消化系統的功用,降低人的免疫力。
13、預防“飯醉”
癥狀:有一部分人因吃得過飽,即使不喝酒,常常也會出現酒醉狀態,即飯后思緒紊亂,昏昏欲睡。
原因:這是因為人吃進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后,其中的葡萄糖能在胃里轉變為酒精(乙醇),這部分酒精被人體吸收后,就會引起一系列的癥狀。
防治:要預防“飯醉”,關鍵在于避免暴飲暴食。
東莞首宏蔬菜配送公司
服務熱線:134-804-11888
聯系人:蘇首宏
電子郵箱:815665333@qq.com
QQ:815665333
網址:m.ynbail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