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圖二
圖三
奶油蛋糕里用的終究是什么樣的奶油成分?昨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對蛋糕中的“奶油”成分當場實驗,發現一些蛋糕運用本錢較低的植物奶油,其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可能危及安康。
同是奶油蛋糕價錢差異很大
記者昨日在豐管路、東大街等一帶的蛋糕房注意到,固然都標注的是“奶油蛋糕”,但同樣尺寸,價錢卻相差好幾百元。8寸蛋糕價錢98元到300元不等,廉價的蛋糕奶油顯得更亮白些。
奶油蛋糕為何差價這么大?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引見,這是由于蛋糕中奶油不同,價高的是純奶油,而廉價的可能是本錢較低的植物奶油、植脂奶油等。
不過,蛋糕店銷售人員稱,植物奶油蛋糕由于廉價,滋味更香,買的人更多。
而在批發奶油等奶制品的錦繡大地物流港烘焙原料區、西餐糕點配料大廳里,對奶油、黃油等物質,很多原料經銷商并不分明其區別。從售價看,植物奶油本錢比動物奶油要低三分之一。
植脂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危害安康
昨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人員從蛋糕中取出“奶油”成分,經過手搓等4種實驗辦法,考證出在廉價的蛋糕里,用的正是本錢較低的植物奶油。
董金獅引見,依據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稀奶油、奶油和無水奶油》,奶油與黃油是同一種物質,是最正宗的。而植物黃油和植脂奶油為同一種物質,普通作為奶油代替品。至于植脂末與奶精則是一類,以氫化植物油、酪蛋白為原料的新型混合類產品,用在咖啡、麥片中改善口感。
“植物黃油、植脂奶油、植脂末、奶精普通會含反式脂肪酸,過多攝入可使膽固醇增高,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董金獅稱,像一些蛋糕店、烘培店用低本錢的植物奶油,還有的則把純奶油與之混用,但售價依然昂貴,這讓商家獲得高額利潤,消費者卻不知情,“蛋糕等烘焙行業亟須質監、工商加強整頓”。
-民生實驗
4種辦法識別純奶油
實驗目的
經過觀察,識別蛋糕中是何種奶油。
觀察法
植物奶油顏色更白
實驗過程:蛋糕運用純動物奶油,呈自然的乳白色,略有發黃。而植物奶油由于是人為合成,顏色大多呈現亮白色,與動物奶油相比顏色更白。
手搓法
純奶油很快融化
實驗過程:取動物奶油、植物奶油分別涂于掌心,進行揉搓。結果動物奶油很快消失在掌心,手掌內只剩余少量油脂,像涂了護手霜。而植物奶油揉搓很久后仍在掌心,隨著揉搓加長,植物奶油甚至會在掌心成形。
加熱法
純奶油變液態
實驗過程:分別稱取相同重量的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置于PP透明餐盒中,放到微波爐加熱1分鐘。此時,植物奶油呈泡沫狀,體積迅速變大,而動物奶油卻變成了液態。
沉水法
植物奶油沉水底
實驗過程:把等量的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分別倒入20℃的清水里,很快植物奶油沉到水底,動物奶油則漂浮在水面上。相同的實驗在15℃、30℃清水里現象相同,而在40℃水里,動物奶油開始融化,但依然漂浮于水面上。
實驗人員經過沉水法(圖①)、手搓法(圖②)、觀察法(圖③)等辦法來鑒別純奶油。
-實驗解讀
動物奶油蛋糕易變形
質監部工程師李慧引見,動物奶油含水分多、油脂少,易化,制作裱花蛋糕后形狀不易保持。室溫下存放稍長就變軟變形,動物奶油蛋糕通常得放冰箱保存。
而植物奶油油脂多,不易化,易成型。所以室溫下放置半天形狀保持不變,入嘴后不易化的蛋糕普通是植物奶油制作的。
【相關閱讀】
常吃奶油蛋糕壞處
常吃奶油蛋糕可能誘發過敏
常吃奶油蛋糕有哪些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