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窖蔬菜有限公司 推薦 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2:什么是甜味劑??
2017-03-092、什么是甜味劑?
答: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規范 食品添加劑運用規范》中定義甜味劑是賦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質。甜味劑分為自然甜味劑,包括糖的衍生物和非糖自然甜味劑;和人工合成甜味劑,采用化學合成、改性等技術得到的各種有不同特性的人工甜味劑。
甜味劑的甜度遠高于蔗糖,但是不同的甜味劑甜感特性不同,有的甜味劑不只甜味不純,帶有酸味、苦味等其他味感,而且從含在口中霎時的留味到殘存的后味都各不相同。人工合成甜味劑化學性質穩定。
不同的甜味劑化學性質不同,應用的場所也不同。
①常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劑有:
糖精或糖精鈉(化學名:二水鄰磺酰苯甲酰亞胺鈉,下同),甜度是蔗糖的200~700倍,明顯后苦,在嬰幼兒食品中不允許運用。
甘美素(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或鈣鹽),甜度是蔗糖的30~80倍,甜味純粹、自然,不帶異味;甜味刺激來得較慢,但持續時間較長。
安賽蜜或AK糖(乙酰磺胺酸鉀),甜度為蔗糖的200倍,甜味純粹而激烈,甜味持續時間長。
以上人工合成甜味劑須依照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規范 食品添加劑運用規范》規則的范圍和限量運用。
②自然甜味劑有:
羅漢果甜苷是從我國特有植物--羅漢果中提取得到,甜度約為蔗糖的300倍,有羅漢果特征風味。羅漢果在我國已有三百年的藥用歷史,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條規則的依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種類。可在各類食品中按消費需求適量運用(但是,所加工的食品應該不在“GB2760中表A.3按消費需求適量運用的食品添加劑所例外的食品類別名單”上,下同)的食品添加劑。
甘草類甜味劑是從中國常用傳統藥材--甘草中提取得到,甜度為蔗糖的200~500倍,其甜刺激來得較慢,去得也較慢,甜味持續時間較長。有特殊風味。可在規則的范圍內按消費需求適量運用。
甜菊糖苷是從原產于巴拉圭和巴西的甜葉菊中提取得到,甜度為蔗糖250~450倍,帶有輕微澀味。可在規則的范圍內按消費需求適量運用。
③自然物的衍生物甜味劑有:
三氯蔗糖(4,1'',6''-三氯半乳糖),甜度為蔗糖的400~800倍,甜味特性十分類似蔗糖,沒有任何苦后味。須依照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規范 食品添加劑運用規范》規則的范圍和限量運用。
阿斯巴甜(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甲酯,又稱甜味素),甜度為蔗糖的200倍,具有清爽的甜味,沒有合成甜味劑通常具有的苦澀味或金屬后味,味質近于蔗糖。阿斯巴甜高溫水解后對有苯丙酮酸尿癥的患者有一定毒性。因此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規范 食品添加劑運用規范》規則添加阿斯巴甜之食品應標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阿力甜(L-α-天冬酰-N-(2,2,4,4-四甲基-3-硫三亞甲基)-D-丙氨酰胺),甜度是蔗糖的2000倍,甜味刺激來得快,與甜味素相似的是其甜味覺略有綿延。須依照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規范 食品添加劑運用規范》規則的范圍和限量運用。
紐甜(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冬氨酸-L-苯丙氨酸1-甲酯),甜度大約是蔗糖的7000~13000倍,具有純粹的、類似于蔗糖的甜味,幾乎無苦味、金屬味、酸味和咸味等雜味,顯出清涼的感覺。還可以使食品的甜味、咸味、酸味等良好風味得到保持甚至提高,而對苦味、澀味等不良味道及某些刺激性氣味則有減輕和掩蓋的作用。
阿斯巴甜、紐甜屬于可在各類食品中按消費需求適量運用的食品添加劑。
(摘自《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孫寶國主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