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出臺的一紙規則再次引發了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關注。筆者以為,撇開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是與非,立法請求對轉基因產品停止標識,是所有人都支持的。
和靠天吃飯的傳統農產品相比,轉基因食品具有商業化推行后開展便利、價格便宜等無可比擬的優勢,基于此,轉基因產業不時擠占和緊縮傳統農業的空間,越來越多的轉基因食品在我們不知情的狀況下擺上餐桌。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才一再表示“我們不能強迫大家吃,不能物質威逼,也不能高價收購,應號召志愿者吃轉基因食品,我愿意成為第一個報名做轉基因食品實驗的志愿者。”
能夠說,從轉基因技術降生起,其對立面就從未消逝,且反對轉基因技術的所謂“反轉”人士群體力氣也在壯大。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是具備豐厚生物學學問的專家,作為知名“反轉”人士,他以為將人類順應了上萬年的食物包括農作物、中草藥假如全盤轉基因,會大大降低食物安全性和人類免疫才能,可能形成災難性的結果。最近他提出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旁證的三個倡議,其中包括轉基因專家帶頭長期吃轉基因食品、向群眾公開轉基因作物利害真相,客觀闡明其用于人類食物的益處和潛在風險。
筆者今年1月參與了由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主辦的 “糧食安全與農業生物技術”媒體座談會,一位與會的知名專家強調轉基因產品被許多人貼上了“惡魔食物”的標簽,“或許當初取名為‘轉基因’就是個錯誤”,在答復“本人能否吃轉基因食品”的發問時,他表示能夠滿足記者的好奇心,答案就是“是”。
看來,回應蔣高明研究員的倡議,還是專家有底氣,不過對普通民眾而言狀況則相反。近年來圍繞轉基因的爭論由學術界蔓延到全社會,在信息極度不對稱背景下,轉基因技術被妖魔化或誤解,體現的是人們對科技力氣的深層次恐懼。要消解這樣的認識鴻溝,公開轉基因利害真相、保證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或許是最好的選擇。更何況,轉基因作為新興生物技術,剛剛走過30年歷程,還有不成熟和不確定性,對其利與害的認識只能在前行中印證,如同當年的抗生素和瘦肉精,一旦被證實對人類有害,那么轉基因食品則可能成為人類本人從潘多拉魔盒中放出的又一個魔鬼。
轉基因是惡魔還是天使,目前下結論為時過早。正如科學界的共識——轉基因是一項技術,本身是中性的,不能籠統地說安全或不安全,只有在用其所長的同時加強監管,才是確保生物安全和人類安全的不二法門。
【相關閱讀】
轉基因玉米致精液異常? 解密轉基因5個流言
首條轉基因魚將走向餐桌 生長速度超白羽雞
"土豆不變色"就是轉基因? 專家:不存在必然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