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乳新國標公布施行一年來,社會爭議不時不時。6月30日,人民日報說“牛奶國家規范引爭議,評論稱應正視民眾信任危機”。素有“中國奶業第一炮筒”之稱的廣州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在近期業內會議上也炮轟國家規范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業的羞恥”。他說新規范中“只要很少的蛋白質,那么高的細菌,還不如喝白開水”。筆者不只想起2006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重慶奶牛養殖基地調查時寫下:“我有一個夢,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幻想,當時總理還對牛奶企業負責人講:“希望您們能讓我的幻想成真”。時至今日,中國孩子還只能奢望喝白開水。
牛奶不如白開水,你讓養殖場的奶牛們腫么想?那些跟它好過的小公牛又腫么看?以后奶牛還腫么好意思產牛奶?不如改行燒開水好嘞,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白開水,這多有意思,等于中國又獻給世界一大群環保生態的水凈化設備!可要留意水龍頭別接錯了中央,弄一嘴牛尿。
制定生乳國家規范目的是什么?說到底是牛奶的食品安全線,它維護著飲用人群的身體健康,確保飲用的人群能取得更好的營養成分,這個規范一般來說應越來越嚴厲才正常。假如生乳國家規范越定越低了,即使掃除牛奶企業利益的綁架,也絕對不能說是進步,由于它意味著牛奶的飲用安全線降低了。有人稱這是中國的國情,“人人有牛奶喝比牛奶規范更重要”。此言差矣!人人有奶喝的前提必需是人人能喝上放心奶。飲用低質量的牛奶真不如喝白開水,白開水固然沒有營養,但它不害人呀,既不必勞神費力加三聚氰胺,連蛋白質含量都可以堅決予以抵制。當初那些黑心奶站不就是想方設法要讓人人有奶喝,奶企有錢賺,才發明牛奶兌水加三聚氰胺的損招,可是這樣的牛奶誰又敢喝呢?
新牛奶國家規范削足適履、就低不就高,是否見證了被銅臭蒙蔽了道德良心的牛奶行業,已經不滿足于靠兌水、添加三聚氰胺等低檔次的技術發明來賺取利潤,而是把手伸向了牛奶國家規范這條安全線,迫使安全線臣服于奶企的利潤。只要奶企對利潤的野心有多大,牛奶的安全線就降到哪,這才是牛奶國家規范各項指標降低后人們普遍的擔憂。在這樣一種境況下,要指望中國的奶企去實現總理的幻想,顯得多么遙遠和飄渺。
國內的乳制品行業由于歷年來的品質和信譽問題,已經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市場拱手相讓進口產品,國人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牛奶新國家規范的俯首就低,不只沒有起到重塑國產乳制品信心的作用,反而成了對搖搖欲墜的國內乳制品行業重重踹上的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