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飯不香,吃生姜。”姜作為調味品,在市民的餐桌上不可或缺。去年,價錢高漲的“姜你軍”現象讓姜農著實快樂了一番。但是,地頭鮮姜由去年每公斤4元左右到往常每公斤0.8元,讓姜農寒了心。
鮮姜收獲,價錢僅為去年的1/5
近日,沂南縣蘇村鎮新建村姜農徐興明在地里收獲鮮姜。固然行將迎來一年的收成,種植多年生姜的徐興明卻快樂不起來。“今年雨水充足,生姜不只結得大,質量也比去年好,但是賣價比去年低了好幾倍。去年鮮姜在地頭上收就一斤一塊九,今年拉進來賣,一斤只要四毛五,下跌了差不多5倍。”徐興明說。
依照當地生姜均勻一畝8000斤的產量計算,去年每畝生姜能賣到將近1.5萬元,而今年只能賣到缺乏5000元,基本上剛夠本。
算起這筆經濟賬,沂南縣昊鑫生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昊鑫食品廠廠長朱奇華的話或許更有說服力:“去年鮮姜的收購價為每公斤3.8元到4.4元,今年每公斤只要0.8元。下跌得很兇猛。而且,除去姜種、肥料、人工等費用,每公斤鮮姜賣價低于1元的話,姜農就算是賠錢了。”
地頭的鮮姜價錢讓人心寒,而城里的生姜價錢也沒有讓姜農看到希望。10月24日,記者在臨沂市區多家農貿市場、超市了解到,市面上基本上還沒有鮮姜上市。而目前生姜的價錢普遍在每公斤6元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了近8成。
價錢暴跌,緣于供大于求
鮮姜價錢緣何呈現如此暴跌的場面,參照去年的高價,今年自覺擴展種植面積形成“供大于求”,是蘇村鎮姜商、姜農的分歧說法。
和徐興明同村的徐興中去年種了一畝多生姜,今年種了兩畝多姜,希望能賺更多的錢,但事與愿違。據新建村村委負責人介紹,去年全村種植生姜大約有200畝,今年有290多畝,種植畝數的增加,形成今年的生姜有些供過于求。
朱奇華對種植面積增加導致價錢下跌的結論表示肯定。他分析說,形成生姜價錢呈現目前這種低價僵局,主要原因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去年生姜價錢大漲,不少農戶今年自覺跟風種植,導致今年生姜、鮮姜同時上市,上市量的增加直接拉低了價錢。
破解僵局,需加大存儲、深加工
“作為一家合作社,我們正在積極想法設法保護姜農的利益。我打算讓廠里加大收購鮮姜數量,改善生產技術,如生產脫水蔬菜,提高生姜制品的儲存能力,并提高產品質量,積極拓寬生姜產品市場;還要加大馬力,多多加工生姜制品,盡最大可能降低姜農的損失。”近日,朱奇華這樣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同時,他還建議有關部門給予姜農一定的種植補貼,來減輕種植戶因生姜跌價帶來的影響,如此也可以穩定明年生姜的種植。
沂南縣蘇村鎮黨委書記賀方啟對朱奇華的這一打算表示贊同。賀方啟說,針對目前生姜價錢下跌情況,蘇村鎮鎮委、鎮政府將積極牽線搭橋,聯系生姜深加工企業,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拓寬銷售渠道,并鼓勵銀行與企業聯系,使企業有充足的資金進行生姜儲存;政府還將加強市場預測,科學指導姜農合理種植;并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新農村商網平臺發布供求信息,還積極構建信息服務平臺,解決信息溝通不對稱問題,讓農戶真正做到“種得明白,賣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