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國務院決議啟動施行鄉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方案,中央每年撥款160多億元,依照每生每天3元的規范為鄉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政策約惠及680個縣市的2600萬在校學生。
本期周刊盤繞這一話題,刊發深度報道和行動,召喚經過信息公開以及完善的制度設計確保160億元真正落實到位,讓孩子們的“小餐桌”保質保量。
10月26日,國務院決議啟動施行鄉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方案:中央每年撥款160多億元,依照每生每天3元的規范為鄉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普惠680個縣市、約2600萬在校學生。
音訊一出,贊譽聲一片,有人說,僅僅半年的時間,政府就“接棒”由民間公益人士發起的“免費午餐”項目,這在國內外都為稀有,是政府、社會組織和民間力氣的一次良性互動,將可能成為政府與民間協同共治的范例;
還有人說,由民間力氣推進的“免費午餐”的理論為政府的決策提供了根據,表現了公眾對社會理想問題的理性看待,也在公眾心目中重新樹立了支持公益、參與公益的信念。
但是,還有一部分擔憂之聲值得注重:我們曾有過前車之鑒,回首過往,轉移支付過程中的截留、挪用以至貪污,國度多項補貼被“吃空餉”、學生營養餐曾經呈現的質量、安全問題……都還記憶猶新。這160多億元的財政補貼,能不能真正“補”到孩子身上?能否保質保量地讓孩子吃到肚子里?還值得擔憂。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一個惠及2600萬名學生的方案項目,如何保證良好施行?需求考慮和做的,還有很多。
堅持警醒——
莫讓喜事變煩憂
一項利國利民的舉措,需求完善的制度設計進行匹配。制度越完善,就越大程度地保證不遭個別人鉆“空子”,讓政策落空或者背離初衷。
中央財政直接撥款給予學生補助,遭個別人鉆制度“空子”,“吃空餉”的惡劣事件此前已有先例。一年前,在國度施行中等職業學校國度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的過程中,就有個別地區和學校鉆制度漏洞,違紀違法,虛報學生人數套取國度助學金,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專家指出,避免這種虛報人數“吃空餉”的做法在160億元的方案中再次發生,需求嚴格的制度規定和完善的執行規程。
在我們的鄰國印度,也有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教訓。
1995年,印度啟動“國度初等教育營養支持項目”,又稱“免費午餐方案”,這項方案在2002年由印度最高法院下令推廣到全國,到如今,每年約有1.2億中小學生每天能享用到一頓免費午餐。每年印度政府為此投入的經費在20億美元左右,這也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學校免費午餐項目。
盡管這個項目讓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受益,但是,項目執行過程中暴露出的制度缺陷,尤其是腐敗問題令人警醒。2005年,警察一次性查獲了從國度倉庫貪污走的“免費午餐”項目專用的8輛貨車,上面裝載了2760袋大米;2006年,某村居民指控當地老師集體貪污和挪用了“免費午餐”;2011年,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指控反對黨挪用經費,致使一些學校有3個月未能享用到“免費午餐”……有印度媒體這樣評價:“廣泛”的財務違紀問題在“免費午餐”項目中被暴露出來。
呈現類似問題的不只印度,就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免費午餐”項目后的兩天,臺灣版的“免費午餐”項目也爆發了丑聞,新北市“校長集體向營養午餐業者索賄”案,導致十余人被收監,讓整個臺灣教育界蒙羞。
專家指出,避免類似的問題在160億元的方案施行過程中呈現,應該要求相關執行部門嚴格執行國度財政資金管理法律和財經紀律,加強監督與檢查,堅決查處違規行為,保證每一分錢都要發揮最大的效益。
信息公開——
執行過程引入公眾監督
有評論指出,從半年前民間力氣倡導發起“免費午餐”項目,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到后來政府“接力”,對鄉村義務教育兒童的午餐給予更大的關心和保障,這個過程已經成為凝聚愛心、振奮人心、重塑公益信念的過程。因此,這160億元是否真正落實到位,是否真正惠及孩子,不僅關涉到國度政策的落實,還關涉到千千萬萬社會公眾對公益事業的熱情、對政府公信力的信念。
“免費午餐”項目發起人鄧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段話發人深省,“還不知160億元如何運作,但我們有過一次痛心的經歷,以供借鑒。我們曾經跟一個學校談免費午餐方案,讓學校報預算,結果他們交上來的預算里,建一個食堂就需求60萬。我告訴他們,不是來給他們蓋食堂的,只要有個地方能把孩子們的飯做好就行,孩子們可以打完飯回教室吃。我們收到的捐款都是為了讓孩子吃好飯,不能消耗在其他地方。”
印度也意識到在“免費午餐”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信息公開的重要性。據了解,印度要求,承擔“免費午餐”方案的學校都必須要公開菜單和賬本。
除了信息公開,為了讓午餐配給保質保量,“規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據了解,印度中央廚房的配菜單由印度營養研究所的專家制定,其衛生狀況符合國際食品衛生規范,而且,有明確的營養配比規定。例如,提供給一到五年級孩子的每頓午餐應含有450卡路里和12克蛋白質,而更高年級孩子的午餐則必須含有700卡路里和20克蛋白質。
鄧飛及其團隊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為了方便監督,我們把免費午餐進行了規范化,保證每個孩子都必須有一個雞蛋、一碗飯、一個菜。這樣,即便中間可能有克扣,最多是雞蛋小一點,飯里的米少一點,但是這3樣東西你得保證給孩子端上來。”
專家指出,目前我們國度還僅有“每人每餐3元”的“粗線條”的規定,還需求在執行過程中,在午餐的配比和營養搭配上做進一步的細化。
制度建設——
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
160億元的具體執行方案尚在制定當中,很多專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有的建議采取地方政府和學校自己承擔的辦法;有的建議采取借鑒印度的做法,中央政府招標采購,交給包括免費午餐團隊的非政府組織來做;還有的建議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共同運作。
盡管運作的方式方法上不拘一格,但是在如何確保資金專款專用,落實到位方面,專家們的觀點卻十分一致,“目前這種專項撥款補貼,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專用資金中途被截留,不能完全到位。一定要切實加強管理,嚴管中央專款補貼,杜絕私自占用專項撥款以用于其他用途或者牟取私利,從而導致貧困學生少獲得,以至不能獲得應得的補助。”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院長馬海濤建議,制度要科學化、精細化。“要建立獨立賬本,達到專賬專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基礎理論研究室主任楊良初也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目前,監管力度不夠,時常呈現問題發生了卻沒有人管的情況。如果補貼資金沒能直接落實到補貼對象身上,中央補貼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這樣有可能造成撥下去的資金越多,某些部門以至個人收益就越多。要加大懲罰力度并且把責任落實到相應的責任人身上,一旦中央補貼資金在落實期間,呈現類似沒有完全撥下去的問題,要嚴格查處,給予嚴厲處罰。同時,審計部門也要加大審計力度。”
160億元,一項大工程,令多方受益,不但利于鄉村地區孩子的身體素質的提升,利于社會各界的人心凝聚,也利于公共政策落實過程中制度建設的完善。希望切實落到實處。
東莞首宏蔬菜配送公司
服務熱線:134-804-11888
聯系人:蘇首宏
電子郵箱:815665333@qq.com
QQ:815665333
網址:m.ynbail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