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牛墩糧油蔬菜配送
推薦 西部葡萄產業讓葡萄酒叫響世界
發布時間:2017-01-26 發布者:首宏蔬菜配送中心 所屬類別:飲食資訊
中國西部葡萄質量如何?葡萄酒產業開展前景何在?
昨日,由寧夏自治區林業局、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葡萄酒分會、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寧夏葡萄產業協會以及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結合主辦的“中國西部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展頂峰論壇”如期召開。來自葡萄及葡萄酒主產區的專家、代表會聚銀川,共同討論中國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持續安康快速開展之策。
回望歷史
依據“詩經”(公元前6世紀)上“六月食奧”的記載判別,早在二三千年前,我國西部就開端種植葡萄。但是,長期以來由于中國特有的歷史條件、食物構造和飲酒習氣,我國葡萄酒開展不斷比擬遲緩。
新中國成立之后、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葡萄、葡萄酒消費發作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到2005年,中國葡萄栽培總面積到達407.9千公頃,葡萄產量579.4萬噸,葡萄酒產量43.43萬噸。依據世界葡萄、葡萄酒組織OIV2004年的統計,中國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已占世界第五位,鮮食葡萄已連續五年占世界第一位。
好的葡萄酒是種出來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古唐詩中的美麗詩句通知世人,中國早在三千年前就已釀制葡萄酒。但是直到近幾年,我國葡萄酒消費才迎來了遲到的頂峰。
此次頂峰論壇上,專家們分歧標明:好的葡萄酒是種出來的。葡萄酒是葡萄的最主要的產品。而葡萄的一切質量要素都存在于葡萄酒當中,葡萄酒的加工工藝只能表現質量,而不能發明質量,只有用高質量的葡萄才干消費出優質葡萄酒。
釀酒葡萄作為我國葡萄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北京農學院晁無疾教授在報告中提供的數據顯現:2005年全國釀酒葡萄栽培總面積約46.6千公頃,結果園面積約34.3千公頃,總產量約48萬噸左右。在我國幾乎各個省市都有葡萄的栽培,但是釀酒葡萄的消費卻集中分布在西北、華北地區,其中新疆、甘肅、寧夏、河北、山東及北京和天津等7個省、市、自治區,釀酒葡萄面積和產量幾乎占到全國的90%以上。
釀酒葡萄品種表現的優劣,除了和品種本身的特性有關外,同時和環境條件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經過多年的消費實踐和政府對農產質量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視以及各地葡萄科技工作者和栽培者的努力,我國葡萄釀酒品種的消費逐步形成有明顯地區和品種特點的六個消費區域,并且與不同栽培區相適應的一系列標準化消費技術和產質量量標準。尤其在釀酒葡萄的質量和農藥殘留上都已制定出相應的標準和要求。
與此同時,我國葡萄消費還存在“葡萄——葡萄酒——市場”的產業鏈條不協調以及栽培技術和管理模式缺乏創新等問題。
西部葡萄產業的明天
我國90%的釀酒葡萄消費在西北和華北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的氣候條件對于葡萄的生長得天獨厚。
以此次葡萄峰會舉辦地寧夏為例。寧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產區位于銀川平原西部邊緣,賀蘭山屏障于西,黃河流經其東。本區地處中溫帶干旱氣候區,降雨量少、蒸發強烈、空氣干燥、氣候溫和、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栽培葡萄的土壤有灰鈣土,風沙土和灌淤土,具備消費高質量葡萄的一切自然條件。在積溫、溫差、濕度等評價釀酒葡萄優質生態區的指標上,某些生態條件甚至優于世界許多著名的釀酒葡萄產區。寧夏賀蘭山東麓也是我國繼煙臺、昌黎之后第三個獲得葡萄酒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產地(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原張裕首席釀酒師陳澤義在談到對賀蘭山葡萄及葡萄酒的認識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2006年4月,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在亞洲的分支機構:“亞洲葡萄與葡萄酒中心”舉辦的第二屆亞洲質量大賽上,干紅葡萄酒共獲得4塊金牌。其中三塊金牌來自賀蘭山產區的葡萄酒。
我國西部遼闊的地域,干旱少雨的氣候,為開展優質葡萄消費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但是,專家們在肯定西部種植葡萄的天然優勢的同時也指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從目前西部地區的葡萄、葡萄酒產業開展情況看,優異的自然資源并未得到完全利用,葡萄產業的優勢還未得到充分的發揮,葡萄產業在各地的開展也不均衡,個別地區葡萄的消費和流通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專家們分歧表示:要充分認清當前的形勢,依靠政策與科技,采用有效措施開展西部葡萄產業,讓中國的葡萄酒從西部叫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