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俄羅斯宣布取消對耐草甘膦轉基因玉米NK603的暫時禁令。至此,去年下半年呈現的關于轉基因玉米有毒以至致癌的傳言又算畫上了句號。
事實上,自從轉基因作物引入種植以來,關于它的各種謠言就層出不窮。在日前中國科協舉行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轉基因技術平安管理》活動上,有關專家對此停止了剖析和解讀。
真相:實驗設計有嚴重破綻!
最新的一同關于轉基因作物的謠言,來自于去年9月19日法國卡昂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塞拉利尼等人在英國期刊發表的一份研討報告。報告稱,其長達兩年的研討顯現,喂食美國孟山都公司NK603轉基因玉米的實驗鼠壽命比正常實驗鼠短,且前者呈現腫瘤的幾率更高。該報告對曾經在歐盟獲準上市的這種轉基因玉米的平安性提出質疑。
事情發作后,俄羅斯相關部門反響非常慎重,決議暫停進口和運用轉基因玉米種類NK603。
法國國度衛生平安署、生物技術最高委員會和歐洲食品平安局均對塞拉利尼等人的研討展開調查。去年11月,歐洲食品平安局作出最終評價,徹底否認了這種轉基因玉米有毒以至致癌的研討結論。
歐洲食品平安局以為,卡昂大學研討人員得出的研討結論不只缺乏數據支持,而且相關實驗的設計和辦法都存在嚴重破綻,這些問題闡明,可接受的科研規范在實驗中沒有得到恪守。該局請求研討負責人提供更多相關信息,以加強報告的可信度。但這一請求被塞拉利尼回絕。
有人指出,實驗所用的老鼠類型自身易患癌。
俄羅斯有關部門也對此停止了平安性評價,結論以為,轉基因玉米NK603與其常規種類中的化學組分等同;其中的轉基因蛋白既不對人體有毒,也不是過敏源;未發現其具有任何毒性、遺傳毒性、致敏性、過敏和免疫調節作用;目前,轉基因玉米NK603經17個國度核準登記,并在飲食中獲準運用,未發現其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基于此,俄羅斯已于日前取消了對轉基因玉米NK603的暫時禁令。
謠言:轉基因大豆引發過敏?
真相:實驗室階段就已中止!
其實,早在1994年,關于轉基因作物的謠言就曾經呈現了。
大豆是富含氨基酸的營養食物。但在大豆的氨基酸中缺乏含硫氨基酸。而巴西堅果中有一種富含甲硫氨基酸的蛋白。為了進一步提高大豆的營養品質,1994年,美國先鋒種子公司的科研人員就嘗試將巴西堅果中的這種蛋白轉入大豆中。但進一步的實驗表明,對巴西堅果過敏的人同樣對這種大豆過敏,而轉入的這種蛋白質可能正是主要過敏源。基于此,先鋒種子公司立即停止這項研討計劃。
然而,這件事后來被一些人說成“轉基因大豆可以引起食物過敏”,成為反對轉基因的一個主要事例。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討所陳茹梅研討員指出,轉基因技術自身是中性的,可以用它來做好事,也可以用它來做壞事。正因為如此,各個國度對于轉基因作物的平安管理都有嚴格的請求。而“巴西堅果事情”,恰恰是轉基因技術管理的成功案例。
謠言:轉基因馬鈴薯造成消瘦?
真相:單吃淀粉老鼠也受不了!
1998年秋天,蘇格蘭羅威特研討所的普斯泰博士通過電視臺發表講話,聲稱在實驗中用轉雪花蓮凝集素基因的馬鈴薯喂食大鼠,大鼠“體重和器官重量嚴重減輕,免疫系統受到破壞”。此言一出,立刻引發了反對轉基因技術的一輪熱潮。
英國皇家學會對“普斯泰事情”高度重視,組織專家對該實驗展開同行評審。1999年5月,評審報告指出普斯泰的實驗存在失誤和缺陷,主要包含六個方面:
不能確定轉基因與非轉基因馬鈴薯的化學成分有差異;
對實驗用的大鼠僅僅食用富含淀粉的轉基因馬鈴薯,未補充其它蛋白質以防止饑餓是不適當的;
供實驗用的大鼠數量太少,且運用食物都不是大鼠的規范食物,欠缺統計學意義;
實驗設計差,未停止雙盲測定;
統計辦法不恰當;
實驗結果無一致性。
不久后,普斯泰博士為自己不負責任的說法表示道歉。羅威特研討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并不再對其言論負責。
謠言:抗蟲轉基因玉米危害帝王蝶?
真相:野外帝王蝶并不吃玉米花粉!
帝王蝶是美國民眾非常喜愛的一種野外觀賞昆蟲。1999年,美國康奈爾大學昆蟲學教授洛希發表文章稱帝王蝶在對抗害蟲的同時,也對非目標昆蟲產生威脅。在實驗室中用拌有轉基因抗蟲玉米花粉的飼料喂帝王蝶幼蟲,死亡率高達44%。
轉基因抗蟲玉米本來的培育目的就是為了對抗害蟲,帝王蝶作為一種昆蟲,吃多了這種玉米花粉會死,其實并不奇怪。問題是,轉基因抗蟲玉米真的會對帝王蝶產生巨大威脅嗎?
美國環境保護局組織昆蟲專家對帝王蝶問題展開專題研討,得出的主要結論是,野外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因為它們在玉米散粉之后才大量產卵。而事實上,在所調查的美國中西部田間,轉基因抗蟲玉米地占總玉米地面積的25%,而田間帝王蝶的數量很大,并未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