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圓蓮子粥 材料圖片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特別到了夏季三伏天,總讓人有種昏昏欲睡、食欲不振的覺得,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長夏”。西醫多以為,夏季的倦怠是由于氣溫過高,人體大量出汗招致大量的鉀元素隨汗液排出,惹起體內缺鉀所致。而中醫則以為,這主要與暑濕有關。
而要想去濕,一個重要的中醫保健措施就是先要健脾。
北京中醫醫院中醫特征科主任李建主任引見,長夏期間濕氣比擬重,脾又主濕,而脾濕最大的特性就是會讓人體覺得疲乏。所以,長夏期間對人體影響最大的就是脾胃消化功用較差。
那么,夏天調整脾胃多吃點什么才更合適呢?
由于長夏期間濕氣比擬重,所以首先要健脾祛濕,倡議早、晚進餐時能夠多喝些粥,如山藥粥、薏米粥、蓮子粥等。再則,由于夏天有暑熱,能夠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濕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中加一點荷葉,這樣就增加了清熱祛暑、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了。
同時,還能夠恰當服用祛暑濕的中成藥,如霍香正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