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分析預警理論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指標體系
2022-01-16風險分析預警理論
在食品安全預警研究中,需要對食品安全的狀況進行分析,實質上絕大多數情況也就是要對食品的風險進行評估和判斷,并根據是否產生危害安全的風險以及風險的程度(警度)來決定是否應該發出警報,以及發出何種程度的警報。由于影響食品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化學危害、物理危害、生物危害以及交叉作用的危害,因此,對于危害的識別和評估至關重要,規避、減小和消除危害,是化解風險的主要過程和手段,也是預警的根本目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Food Safety Risk Analysis) 是在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進行預測的基礎上,實現風險規避或采取減低危害影響的措施。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理論體系是風險評估(Risk Asment)、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和風險交流(Risk Communication)。風險評估的基本內容為危害識別、危害描述、暴露評估、風險描述四大部分;風險管理主要是風險評價與管理決策;風險交流是與風險相關者各方的共享機制。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是國際上新近發展起來的旨在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門發展中的科學,也是國際通行的制定食品法規、標準和政策措施的基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指標體系
食品安全的預警,即警情的預報和控制是建立在預警分析的基礎之上的。預瞥指標體系是預警系統定量分析的依據,是預警系統開展識別、診斷、預控等活動的前提。因此,預警系統指標的研究涉及選擇指標的依據、確定指標和建立預警指標體系。根據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功能設計,以及食品安全的內涵和食品安全預警的要求,食品安全的指標體系是一一個多指標綜合性的復雜體系。
預警系統的指標根據預警功能或預警邏輯關系具有表征警兆、警情、警度的特性,另外,參考經濟預警、企業預警等研究領域,在選擇指標時,將預警指標分為先行指標( Leading Indicator)、 同步指標( Coincident Indicator)和滯指標。例如食品添等,只要檢測到數值即表明已經有體系構建時,先行指標是實現預警功能添加利限量指標、農藥化學污染物限量指標污染產生,具有“滯后”的特性。在指標能的關鍵后指標,同步指標和滯后指標分別
反映安全問題的尺度,也是指標體系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根據食品安全實際監管的指標應用情況,以及預警的特性,我們將指標分為單指標和綜合指標兩種類型,單指標通常 是指可以量化的指標,對于不可量化的單指標定義為因素指標,綜合指標則是包含了可量化的單指標和不可量化的因素指標的復合型指標。食品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即是綜合指標表達的復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