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輪圓月升空,又到了一個團聚佳節。 每當這個時候,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將整個華夏大地覆蓋。賞圓月、吃月餅、品佳釀、思故土,已是國人千百年來傳播下來的中秋風俗。許多像汾酒、五糧液等傳統知名白酒品牌紛繁走進消費者思親懷舊的心里,打起了“團聚牌”。
中國是酒的故土,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酒在人們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在人們歡慶團聚的傳統佳節時期,都有相應的飲酒活動,如端午節飲“菖蒲酒”,重陽節飲“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以及中秋節的白酒。
而說起中秋與白酒的不解情緣,你若翻開中國古文獻詩詞,便會發現,中秋把酒暢敘之作繁如星斗。古文《說林》記載:“八月黍成,可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滅燈燭,月下停止“月飲”。而說到古詩更是不勝枚舉,一代文豪蘇東坡先生在中秋夜月之下作下千古名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朝戴石屏也曾作詩云:“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豪邁派著名詞人辛棄疾于中秋夜有感而大呼:“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青絲欺人奈何!”
如此之多與酒相關的詩篇文獻,都向我們展現了一幕幕古人在中秋佳節把酒寄思言歡的場景。中秋佳節夜深深,月明明,這樣的氣氛使聚者歡,離人悲。但是不論是喜慶還是悲愁,酒作為國人生活必需品,它永遠不會缺席任何場所。它能使相聚的氣氛更為歡暢,也能用它的溫柔安慰思鄉孤影之人,使文人騷客激發內心創作靈感。
如今,國人早已沒有了飲酒作詩的雅興,但每逢佳節必送白酒的風俗,卻是原封不動的傳播了下來。像汾酒、五糧液、瀘州老窖這類有著悠久歷史的白酒品牌更是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就拿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汾酒來說,它在北齊作為宮廷御酒備受武成帝高湛推崇。到了唐代,汾酒釀酒作坊更是多達70多家,出現了“長街恰副登瀛處,處處街頭揭翠簾”的盛況。汾酒之所以能傳播至今仍長盛,還是因為它的健康養生價值。它以營養豐富的五谷雜糧作為釀造原料,用獨特的"清蒸二次清"釀造工藝使酒液瑩澈透明,入口香綿、甜潤、醇厚、爽洌。所以就從文化底蘊與健康養生這兩方面來說,時至今日,白酒依然是中國傳統佳節送禮之良品。
中國千年歷史紅塵,莫不是酒與之相伴。奈何中華文化在如今的世界不甚主流,送洋酒、品洋酒成為時尚。作為一名有著深深責任感的炎黃子孫,在傳統佳節到來之際,我們應該讓白酒回歸,去尋回中國人自己的酒魂!自己的文化之根!
東莞首宏蔬菜配送公司
服務熱線:134-804-11888
聯系人:蘇首宏
電子郵箱:815665333@qq.com
QQ:815665333
網址:m.ynbail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