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源系統 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管理流程
2021-10-08信息源系統
信息源系統的功能是負責收集、儲存、更新和補充預警系統所需要的所有數據和信息,其實質就是信息數據庫。信息源系統的輸人端是監測、統計得到的有關預警的數據和信息。信息源系統的輸出端是可供提取的有效的數據和信息。信息源系統是食品安全預警系統運行的初始端,也是系統進行分析、決策的基礎依據源。
為了滿足食品安全預警系統對數據和信息的需求,信息源系統必須持續、可靠地保障數據的采集和供給,及時進行信息和數據的補充和更新,充分支撐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信息產出和加工需求。數據信息系統及其保障機制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整個預警系統的性能,最終影響預防控制措施的決策判斷。因此,信息源系統在整個系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保證整個系統的優化必須首先保證信息源系統的優化。由于食品本身存在品種多樣性、物性復雜性等特點,要長期保持數據的完整性、統性非常困難,所以,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數據庫建設是一個相當艱巨的工程。
信息源系統的組成可以按照功能分類和分級,每個類別模塊又可細分為若干子模塊,層層嵌套,相互關聯。例如,信息源系統由監測模塊、標準信息模塊組成.
1.監測模塊 信息的功能塊,合理的設置和
布局監測網點和監測時點,可以保障數據監測模塊是專門通過監督檢測來獲得數責兒的科學性、可靠性、完整性,和信大。監測模塊可以繼續分解為監測模塊網絡涉及的范圍廣,建設上網點的工作量大。標設置有較強針對性的監測目若干子模塊,各種預警系統根據具體的預警目
測模塊;針對所有農產品的種(養)植專門性的安全監測模塊,尤其是糧食、油料、疾病監測模塊;對于食品的產品質量的監測杯矛精行比要至加目可以設營食品污染物監道視缺和病責性植、采收和儲藏的安全監測目標,果蔬等主要1可以設置產品檢驗和檢疫監食品的監測;根據食測目標,設置
品流通特性在超市、農貿市場建立的食品安全監測模塊等。在設置了必要的監測模塊后,接下來必須考慮的是監測網點的布局以及監測信息的搜集和報告的形式、頻度、途徑等,以及相應的規則和要求,以最大限度保證監測模塊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對于監測網點的建設,根據預警系統的建設狀況,可考慮分批分步建設原則。如我國關于食品污染物的監洲網點建設,即是在S0年的已有基礎上,按照“分年度、有要求、加快建設”的思想制訂了5年的計劃,在2008年實現監測點180 - 200個,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建設目標。
監測模塊的建設應盡可能利用已有的相關基礎,尤其是我國現行的監管體系內部各部門已經建設和正在加強完善的相關部分。這樣,監測點就能夠較快地形成網絡,實現監測的目的和要求。如果需要建立全國范圍的實時監測網絡系統,我們需要利用全國有關的實驗室、檢測中心、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的有關裝備資源,利用現代通信、交通速遞、計算機網絡等快速發展的技術和手段,利用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和有關企事業單位已經建設的相關成果,使監測網絡形成更大的范圍,豐富網絡的內涵,提高網絡的效率和水平。
2.標準信息模塊
標準信息模塊主要是收集、儲存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數據、政策等信息,主要包括各種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等政策性信息子模塊和基本公式子模塊等。標準信息模塊的功能是將監測獲得的數據存儲起來,同時搜集和保存相關資料信息,并保持數據和資料信息的及時更新、補充和調整。
標準信息模塊的主要特點是信息的標準化、通用性和國際化。標準化是指信息具有權成性和規范意義,如沙及有關政策、規章制度和法律標準等,一定是具有代表性的職責部門或機構公開發布的,是指定適用范國內大家共同遵守或采用的信息。通用性是指信息具有被其他系統應用的價值,如分析的方法、一些通用的計算公式等。 國際化實際上是相對面言的,主要是指信息模塊中的品標準, 生產規范等的制定,要結合中國間情和預警特性.借鑒和參考有美的國際標準的要求和制定的思想,理念,使信息模塊中的標準類信息具有較高的國際化程度。
在信息服系統的建設中,如果能在標準信息模塊與監測模塊之間增加酒道,則可使監測網點提供數據和信息,同時,信息模塊又對監測網絡實行反慣從而使網絡更加合理,適當。
食品安全預警的基礎是信息的收集、積累和修正,數據庫建設工作量大,投人成本高。口前,我國已經建設的數據庫多為行業或管理部門系統內的,專門性強、專業性高,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管理層面,在目前各自建設的大背景下,因監管目標和范圍不同,信息覆盞面有限,數據的系統性、連續性和綜合性水平不高,數據庫的跨部門接口設計對接難度大。另外,因為食品安全風險產生的根源和風險表露特征的復雜性,以及食品貿易市場的擴大化,實際上要確定問題食品的歸屬管理將變得越來越困難,食品安全的風險跨部門跨省市的通報和交流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我國的食品安全預警系統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各職能部門的相關數據庫也大都還在建設之中,如果能夠在系統內部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上,在信息平臺建設過程中同時考慮加強系統之間的溝通,提前布局共享問題,不僅能夠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做到食品安全問題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而且.能夠促進我國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整體建設,加快提高我國整體的食品安全防控水平。
我國食品安全預警系統基礎設施裝備水平低,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統-的預警信息網絡系統,信息滯后,而且也缺少些相關的統計數據,存在統計口徑缺位或重復現象。通過信息源系統的研究,可以加強加快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數據庫的科學建設,大大促進我國食品領域信息化的發展,有利于我國進行國際交流和加快國際化進程。
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管理流程
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運行是實現預警的重要保障,一般意 義的運行管理流程如圖9-4所示。食品安全預警決策通過食品安全管理小組與相關職能部門保持聯系,各職能部門在動態監測狀況下,按照安全監測、風險分析、危機(警情)識別、預警應對的思路運行預警系統,在危機狀態進行預警應對。根據危機形成以及危害特點,預警流程分別實施趨勢預警或快速應對。趨勢預警主要是對趨勢中的狀態進行偏差修正,及時規范地向上級部門報告、提交本部門預警管理診斷結果以及所采取的預控措施。向同級部門通報,向下級機構部著和發送有關的指令信息。快速應對則是計對重大食品安全危機事件,實行快速、高效、多部門聯合應對機制解決問題。
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管理運行,不僅要保障系統功能的實現,還要考慮與環境的友好問題,環境給予系統的干擾如果有利于系統的運行,也就有利于預警的可持續發展,而預警系統對環境的輸出,既是系統的目標又是預警的目的。因此,設計食品安全預警系統時,要盡可能利用環境的有利影響,使管理
運行效率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