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預警理論 預警系統的設計原則
2021-07-22邏輯預警理論
當食品安全產生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和情況我們稱之為警情。按照邏輯層次來考慮預警,實際上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過程,即確定警情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因素變化的原因和條件、因素表征警情程度控制與趨勢預報。這四個過程也簡稱為警素、警源、警兆和警度,四個過程依次服從邏輯關系。
警素一般包含兩個內容: -是警情要素或稱為指標,二是要素的安全界限和條件,也稱為警限。選擇和確定警素是邏輯預警的第一步, 也是進行預警的關鍵和基礎。
警源是指 警情要索發生變化的原因,也是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根由。尋找和判斷警源就是追蹤、積累和挖掘切與瞥情相關的不利影響,分析影響途徑和影響機理。如何能夠探尋到那些既具有關聯性,又能夠在復雜關聯中挖掘出主要的影響根源,是尋找警源的核心,因而是比較困難的。
警兆也稱征兆或表現。一般而言,不同的警素對應不同的警兆。當警素發生異常變化導致警情爆發之前,總有一定的先兆。如地震發生前可能表現出的天氣異常、動物行為失常等。警兆可以與警源有直接關系,也可以是間接關系:可以有明顯關系,也可能是隱形的未知的“黑色”關系。如有的火山在爆發前近火山地表的顫抖,就是該火山即將爆發的直接征兆。SARS疫情暴發時,人們初步判斷果子貍可能是疫情流行的根源,這說明當時對SARS病毒的影響途徑和疫情流行機理還不十分明確,所以,我們不能斷定SARS疫情是否就是因食用果子貍引起的,即其中的因果關系是隱形的未知的“黑色”關系。盡早發現并確定警兆有利于對警情進行判斷。但是,確定警兆井非易事。對于一些警情,可以用類似的已經發生過的狀況來幫助判斷,也就是說可以根據可靠的經驗來判斷。但是,對于新的問題,以及依靠經驗還不足以確定的問題,我們需要依靠技術分析對警源進行科學判斷。一般來說, 確定警兆是以技術分析為主,以經驗智慧分析為輔,相互補充共同決斷。警兆可分為景氣警兆、動向警兆。景氣警兆是指對象的表征程度及其所直接反映出來的景氣程度。動向警兆則是對象具有運動特性時,以其可能的運動方向或趨勢作為警兆的表征。
警度是警情的嚴重程度。通過對警度的判斷來報告警情可能的危害程度,以便于采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進行預防和控制。如果警度報告為正常,則繼續進行常規監測:如果警度報告為產生了風險危機,則要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調整和糾正,從而減小和控制風險;如果是風險太高或是突發警情,警度預報則要求快速應對,有效解除和根本控制警情。警度的預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建立關于警素的普通模型,先作出預測,然后根據警限來劃分警度;另種是建立關于警兆的警度模型。直接由警兆的警級預測警度,是一種等級回歸技術。也就是說,警度的預報是按一一定的通道輸送并進行規范的科學預報,以達到對警情進行預防和控制的目標。
食品安全的邏輯預警就是要明確食品安全預警的內容(警素),探詢和分析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警源),判斷和總結食品可能發生安全問題或已經發生安全問題時所具有的特性(警兆),分析井給出問題嚴重程度的告示。
預警系統的設計原則
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設計在滿足一般系統的特性要求基礎上.還應突出真實反映和表達預警內涵的特點。因此,預警系統的設計遵循如下原則:1.實現快速預警功能預警系統對輸人信息的數據、報告等識別、獲取能力顯著,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信息的數據分析、處理、提取和轉換,能夠根據食品安全問題的特點進行診斷,定性和定量考查、評價食品安全狀況,科學評估和預測發展變化的趨勢。系統自動選擇預防應對措施,及時發布警情預報,對不安全狀況給出控制信號。。系統總體最優食品安全預警系統作為一個由若干部分有機結合成的系統,系統、系統內部組成元素(子系統)和系統的外部環境三部分之間存在著強關聯特性。因此,研究食品安全預警系統時,應把系統作為整體研究對象,設計和確定系統的整體運行目標,井且努力使整體目標為最優。強調整體性需要通過調整和改善單個要索的功能,并著重于協調和統一運行各個要素,使整體產生放大效應。整體把握整體與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依賴關系,揭示系統特征和規律,從整體最優化去實現各部分的有效運轉。所以系統追求的是系統整體性能的最優,而不是其中部分的最優。在分析和處理問題時,不僅要考慮系統的各個部分之間、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還要注意協調它們之間的關系。因為部分與部分之間、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作用將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性能。關聯的各方如果能協調運行,則效果最佳,否則,有可能互相影響或此起彼伏,使好的效果得不到放大,不利的影響反而被放大。3.系統運行平穩有序系統整體運行平穩、可靠性高,能夠按照設計的流程規范、準確、有序地響應,預報、控制、常規監測等預警任務的通道、接口設計科學合理。系統的運行狀態一般是動態可調的,因此,要求運行過程穩定、可靠,避免有大的波動影響。穩定性良好也有利于對系統運行的控制,使系統運行的效果明顯、結論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