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待久了,筆者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厝说囊恍╋嬍沉?xí)慣與中國大相徑庭,頗具“傳奇”顏色,其中尤以吃瓜子、喝“血漿”以及烹飪“奴隸飯”最為有趣。
瓜子袋上的闡明很“雷人”
關(guān)于善用嗑瓜子打發(fā)光陰的中國人來說,吃瓜子吐皮是個不言自明的常識,可是到了巴西人那里,就一定得把嗑瓜子的辦法說清楚才行。據(jù)理解,葵花子原產(chǎn)于北美,曾被印第安人加工后做成主食吃。在南美洲,葵花子則由于信仰的緣故享有崇高位置,比方向日葵在秘魯被當(dāng)成太陽的意味。而葵花子是向日葵的果實,所以也就享有了同等禮遇。說來有趣,瓜子這種零食在巴西遠(yuǎn)沒有在中國那么提高,有些巴西人痛快一輩子沒嗑過瓜子。
有一次,華裔小顧去圣保羅出差,從當(dāng)?shù)刭I回一大箱瓜子。見到如此美味的零食,大家像是與老友重逢普通,非常起勁地嗑起來。嗑著嗑著,筆者忽然發(fā)現(xiàn)這巴西瓜子的包裝袋上有段“神奇”的闡明,大意為:“留意,該怎樣吃葵花子呢?用你的牙齒嗑開瓜子皮,吃下瓜子仁吐掉瓜子皮,千萬不能既吃瓜子仁又吞瓜子皮”!讀起來頗有“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之妙。
聚會過后,筆者帶了半包瓜子回到公寓。巴西室友娜拉只聽說過瓜子是鸚鵡的美食,歷來沒見人吃過,于是她也想嘗試一下。筆者一不留神忘了提示她該怎樣吃,這姐們就直接模擬她家的鸚鵡,抓起一把瓜子往嘴里塞,草草嚼了幾下就吞進(jìn)肚里了。接下來的事能夠想象:她捂著肚子在沙發(fā)上哼哼了一天。
“亞馬孫河的偉哥”受歡迎
如果說瓜子是巴西的稀罕物,那么阿薩伊就是巴西人的“大眾情人”。“阿薩伊,深不見底的紫色中,舌尖觸到醉人的女體;阿薩伊,僅僅屬于巴西的愛的秘密”———這是巴西音樂教父維尼休斯的一首短詩。起初,筆者還不知阿薩伊為何物,后來才發(fā)現(xiàn),此物簡直是無處不在,儼然成為巴西人生活中的關(guān)鍵詞。阿薩伊是巴西亞馬孫地區(qū)的一種漿果,出產(chǎn)此物最多的帕拉州痛快有個別名叫“阿薩伊州”。阿薩伊果肉呈紫紅色,味道神異,介于巧克力和西梅之間。由于富含維生素又有壯陽的作用,巴西人稱其為“亞馬孫河的偉哥”。住在該國北部的土著人終生把它當(dāng)糧食吃,身體因此格外強壯。
不過吃阿薩伊有個小小的問題,就是好吃不好看。吃完之后,嘴邊都是觸目驚心的深紫紅色,看著像“吸血僵尸”剛做完了案。巴西利亞的濱湖酒吧是吃阿薩伊果冰的最佳去處,每天都有幾百個滿嘴“血糊糊”的人坐在那里聊大天。筆者的一名阿根廷朋友在那里認(rèn)識了一個同樣被阿薩伊蠱惑得每天都要去的韓國女孩,兩人很快墜入愛河。看來,維尼休斯那首詩寫得不夠準(zhǔn)確,阿薩伊已經(jīng)不是“僅僅屬于巴西的愛的秘密”。
每周六是“憶苦思甜日”
巴西雖是美食大國,但巴西菜和巴西人一樣,身份認(rèn)同極其紊亂,很多菜肴屬于意大利、西班牙或非洲等地的烹飪風(fēng)格,只不過有個本土化的名字而已。能夠說,巴西美食是大同世界的一個“飲食版”。真正具有本土淵源的菜肴除了烤肉外,可能就只有巴西豆飯了。所謂豆飯,就是用幾種巴西特有的豆子熬成粘稠的豆汁,伴著米飯、蔬菜、豬蹄等一起吃。
巴西人極其熱愛豆飯,如果一家巴西人用豆飯招待你,那證明他們已經(jīng)把你當(dāng)作其家人了。按當(dāng)?shù)孛袼祝恐芰际恰岸癸埲铡保瑐鹘y(tǒng)家庭都要做豆飯,所有本國口味的餐廳也必須出售豆飯。這個習(xí)俗源自殖民時代的黑奴,他們平時吃不上肉,只有周六被允許吃莊園主周五晚上狂歡剩下的殘肉碎骨,所以每到周六,黑奴們便支起鍋來做“亂燉”。如今的“奴隸飯”頗有憶苦思甜之意。
為了提味,筆者愛在豆飯里加入生姜,而生姜在巴西常被認(rèn)為是壯陽藥。筆者向當(dāng)?shù)厝私忉屨f,生姜在中國只是最基本的作料而已,他們大吃一驚,然后做恍然大悟狀:“怪不得中國有那么多人口,都是生姜的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