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年中水果最豐厚的時節,西瓜、桃、荔枝、櫻桃……讓人目不暇接。街頭巷尾,居民小區門口活潑著一批“平板三輪車”、“馬車”、“騾車”,小販賣力地呼喊著,車上的水果看上去也是個個漂亮新穎。不過,在這種光鮮背后,常常躲藏著一種小販們心照不宣的“玄機”,就是給水果化裝。記者走訪了朝陽區金臺路、豐臺區三路居、海淀區航天橋 左近的一些小區,這些地點不時地匯集多名兜售水果的小販,前來購置水果的居民也很多,他們大多被水果光鮮的表面所吸收。
看著小販熱情的笑臉,多數居民都仁慈地以為,給水果化裝無非就是給水果洗個澡、把磕磕碰碰過的水果,在壞的中央貼個標簽而已。但記者走訪調查后,發現化裝水果并非如此簡單,硫酸、洗衣粉、色素、甘美素、石蠟、明礬等等都成了他們用來化裝水果的工具,昧著良知將這些看上去很美的水果賣給居民。
如何識破催熟水果
購置時要選擇有正常色澤的水果,留意水果能否存在原有的香氣及有無化學添加劑的氣息等。假如要購置反季水果,首先要看水果的外形、顏色。雖然催熟的水果果實呈現出成熟的外形,但果皮或其他方面還會有不成熟的覺得。其次,經過聞水果的氣息也能夠加以區分,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聞到一種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只沒有果香味,以至還有異味。再有,同一種類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注水的水果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重量要重很多,很容易辨認。
水果“化裝術”害人不淺
曾在水果倉庫工作過兩年的某水果店店主小李通知記者,很多小販由于利益驅使,常常是低價買進一批水果,而這些水果很多都是水果市場低價處理的。比如:采摘過早的西瓜,硬邦邦的青桃和一些腐敗霉變的水果,進行化裝處理,然后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賣出。
小李介紹說,給水果美容的方法很多,一般來說,是因“果”而異的。長了霉菌的橙子,清洗后上色、打蠟,馬上變得紅潤光鮮;青澀的半熟桃子,加入明礬、甘美素、味精、酒精、水分等,立刻變得清脆香甜;青芒果用生石灰捂黃,使表皮看起來黃澄澄的,但吃起來卻沒有芒果味;楊梅噴殺蟲水保鮮;草莓上了紅色素并拿防腐劑泡過,個個通體透紅;半生不熟的西瓜打針,從瓜蒂處注射色素糖精水;七分熟的香蕉,表面涂上一層含有二氧化硫的催熟劑,一兩天時間香蕉全變成了個大、色黃、鮮嫩的上品;生柿子則是用酵母或催熟劑來催熟,但柿子的甜度大減。
記者從北京市衛生監督所食品衛生監督科了解到,“催熟”和上色的水果對人體有害。
根據《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硫磺、糖精水在一定范圍內可用做食品添加劑,但水果、蔬菜并不在規定的使用范圍之內。用硫磺熏蒸水果會使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遭到破壞,降低水果的營養價值;食用熏蒸水果和非食用色素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而食用較多的糖精,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欲減退。另外據朝陽醫院一位胃腸病防治醫生介紹,由于洗衣粉的含堿量很高,用洗衣粉水浸泡水果達一定時間,洗衣粉中的堿就會經過水果的表皮滲透到果肉中去,而人體假如攝入過量的堿,便會破壞體內的酸堿平衡刺激胃腸,從而誘發胃腸疾病。同時,他還提醒居民,為防止洗衣粉浸泡過的水果損害身體健康,在買回水果后,最好是削去表皮后再食用。
打過石蠟的橙子,有時會形成石蠟的化合物,化合物會對人體呼吸道造成不良影響,降低其免疫功能,使人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或者經過呼吸道感染,引發體內各種臟器疾病,如肺炎、氣管炎等。有些物質假如在人體內長時間積蓄,還會引發人體細胞變異疾病,嚴重危害健康。
稀硫酸荔枝傷胃
稀硫酸泡過的荔枝,最好不要食用。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刺激人的胃黏膜,造成胃腸功能紊亂;破壞食品中的維生素B1;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造成慢性中毒以至致癌。北醫三院消化內科的專家指出,即使硫酸濃度很小,在未清洗干凈的情況下,很可能將手“燒傷”——導致脫皮;對食道炎和胃病患者,很容易導致食道糜爛和胃病加劇。
色素西瓜小心有毒
小販給西瓜打入了色素針。色素又稱著色劑,是使食品著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狀的一類物質。分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兩大類。前者是來自天然物,且大多是可食資源,一般較安全。后者則是用人工方法合成的有機色素,多是從煤焦油中提取合成的,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食用人工合成色素對人體的毒害可能有三個方面:即一般毒性、致瀉作用和致癌性。
明礬大桃傷腦
用明礬加工過的桃具有一定毒性,明礬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鋁,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89年就正式將鋁定為食品污染物并要求嚴加控制,長期食用明礬,明礬中的鋁元素滲入骨骼中沉積下來使骨質變得松軟;隨著血液進入大腦沉積下來會使腦組織發生器質性改變,輕者記憶力減退,重者造成癡呆;沉積于皮膚,可使皮膚彈性降低,皺紋增多。
防腐草莓傷肝
用超標的防腐劑泡過的草莓,會刺激人體消化道、胃部等,嚴重者還會損傷肝臟,造成食物中毒,對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