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過程的控制策略
2019-07-14食品安全過程的控制策略
從以上分析來看,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是強化某- 部門執法監督力度所能解決的。首先,管理體制不順是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其次,各職能部門職責的交叉,重復、空白,使其對食品安全缺乏有效監管。因此,要根本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就必須徹底打破現有管理體制,建立起新型、集中、強有力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把分散在各個有關部門的監督職能統一在一個部門。對食品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到流通、銷售的整體安全進行全面、綜合的監控,并根據食品安全控制的需要,修改完普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明確的責任制,并不斷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和技術手段、方能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過程控制體系
美國、歐盟已經立法,強制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和實行HACCP管理體系。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食品衛生管理當局也要求本國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和實行HACC管理體系。國際社會日益關注食品安全。
1.美國
1977年,美國總統宣布實施(食品安全行動計劃》,聯邦政府、州政府對100年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立HACCP總統、國會和法院負責。20世紀90年代,廢除了肉禽屠宰加工廠已實行了
管理體系。之后,相繼頒發(食品邦肉類制品檢查法》和《蛋類制品檢查法》等,
行染危險的食品安全衛生指南》和(加工和進口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頒發T (最大聯水產品安全衛生程序》.要度酸少新鮮水果蔬菜細
求在水果和蔬菜計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強制性推行
HACCP管理體系,以及規定凡是進人美國的水產品及其生產、加工企業都必須執行HACCP管理休系。
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和檢驗局要求在美國市場上銷售肉類和禽類產品(包括進口產品)的生產、加工企業,都必須執行HACCP管理體系。對于進口的標有“健康”的生鮮及冷藏食品,美國要求標明脂肪含量及飽和脂肪含量還規定每50克食物中鈉的含且必須降低到360毫克以下,膽固醉的含量不得超過60毫克。“從農田到餐桌”,美國通過重點預防日常飲食渠道中危害人身健康的食源性疾患,強化食品安全的立法與研究。
2.歐盟
2000年公布《歐盟食品安全白皮書》,提出了80多個行動計劃,以應對未來幾年可能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2002 年1月28日,歐盟成立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頒布第178/2002號指令,規定食品安全法規的基本原則、要求、程序和有關事項。2004 年又出臺6類有關食品衛生、進口和食品安全投放市場的管理條例,規定之細,說明歐盟的食品安全工作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歐盟要求進口水產品和動物產品的生產、加工企業必須獲得歐盟的注冊、備案,對進口花生及其制品實行“自動報警”制度,即任何.個歐盟 成員國發現進口花生中黃曲霉素(黃曲霉素能引起肝癌,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致癌物)超標,其他成員國自動關閉花生進口市場。歐盟從1999年開始對蜂蜜產品進行鏈霉素殘留限量檢驗,2000 年開始實施茶葉進口新標準,部分農藥殘留限量的檢驗標準比以前提高了100 ~ 200倍。中國的茶葉只有達到綠色食品A級標準,才能跨進歐盟的“綠色門檻”。
歐盟先后出臺了幾十項涵蓋所有食品的法律、法規,為保證食品安全制定了十分具體的標準和監管程序,僅農藥殘留限量的標準就有15 700個。對于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歐盟正在醞釀制定祈的法規,降低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以減少肉類食品中的可致癌物。歐盟的食品鏈,迄今為止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食品鏈,這與其日趨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和食品認證制度是分不開的。
3.其他國家
1990年,英國頒發《食品安全法》。
20年,日本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日本的(家禽傳染病防治法》將向口本出口偶路類動物及其產品的國家分成4類,中國屬于2類國家。 即不允許中國向日本出口側路類動物的肉、內臟、 火腿及烤肉,除非這些產品是由已在日本農林水產省注冊的企業生產。
目前,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將對食品安全的控制重點放在立法、監測、預警、標準制定以及應急反應機制上,大批食品品學家、微生物學家、
病毒學家、病理學家、營養學家等各司其職,在過程、動物疾病,農藥殘留限量、致病微生物的于未然”。他們建立r先進的食品檢測體系,一在食品安全控制和第控制技術方面,實行三國食品準 人的控分兵把守食品生制。檢查食品生產企業,收集分析食品樣品,監督食品進口,自動扣留”制度,產、加工鏈條上的美口要道。美國在食品安全日本、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對食品進口實行往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