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要怎么吃得健康?營養科專家來支招
2023-05-29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固然讓人減少了外出,但卻讓家里的“灶頭”更為熾熱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史琳娜表示,營養和膳食是改善個人營養情況、加強抵抗力的重要根底。能夠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準繩,準備好每天的一日三餐外加小零食。
疫情期間要怎樣吃得安康?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每天應有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食物要多樣化,均勻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烹調油、調味品不計算在內)。以谷類為主,做到餐餐有谷類,留意適量選擇全谷物、雜豆類和薯芋類食物。
2、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要做到這20字真言: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奶豆不可缺,適量吃堅果。蔬菜如菠菜、油菜、胡蘿卜、西紅柿、西蘭花、紫甘藍等;水果如獼猴桃、橙子、蘋果、香蕉、梨等;奶豆如牛奶及其制品、酸奶、豆漿、豆腐、豆腐干等;堅果如核桃、花生、瓜子、板栗、開心果等。
3、適量吃魚禽蛋肉
優質蛋白有助于人體維持正常免疫力和組織細胞修復。能夠選擇魚類、畜禽類、雞蛋、牛奶、豬牛羊等瘦肉。烹調時留意不要太油膩,但留意,煮熟煮透是關鍵。少吃或不吃臘肉、火腿等煙熏、腌制食品;堅決根絕食用野生動物。
4、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要留意油膩飲食,少鹽、油、糖。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少吃甜食。足量飲白開水或茶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成人少飲酒,兒童孕婦不飲酒。
5、吃動平衡,安康體重
在家也要堅持運動、堅持安康體重。不暴飲暴食,控制總能量攝入,堅持能量平衡。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保證每天運動至少30~40 分鐘,每周至少5 次,如瑜伽、八段錦、仰臥起坐、深蹲、跳繩、舉啞鈴等。
6、根絕浪費,興新食尚
按需備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選擇新鮮、安全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食物制備生熟分開、熟食二次加熱要熱透。會閱讀食品標簽,合理選擇食品。
此外,史琳娜主任也根據疾病易感人群,如老人、兒童、孕婦以及素食者等,給了一些針對性的飲食建議。具體如下:
易感人群的飲食需要留意些什么?
1、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功能減弱,是新冠肺炎高危易感人群,更要重視食養食補。高齡老人和體弱消瘦者在正常三餐外,再補充加餐,如牛奶、酸奶、花生、核桃、雞蛋、面包、水果等。營養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要遵醫囑,合理補充營養。老年食堂和養老機構要分餐就餐,避免交叉感染;做好手衛生,并做好食品留驗,保證食品安全。
2、 孕婦與哺乳期媽媽
孕婦和哺乳期媽媽(乳母)膳食中的食物種類要比普通人更豐富。同時要把握吃動平衡,避免體重猛增;合理添加復合營養補充劑,提高抵抗力;堅持輕松愉悅,避免焦慮情緒。
3、六歲以下兒童
兒童是特定人群也是脆弱群體,嬰幼兒免疫系統處于相對不成熟狀態,正處于快速發展完善過程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飲食營養方面有共性也有差異,應留意結合孩子年齡特點,盡量克服飲食習慣干擾,針對性做好營養膳食安排。
4、素食人群
素食者要保證主食的攝入量,大豆類食物不可缺少;留意增加全谷物的攝入比例,保證三餐中至少有一餐吃全谷物或雜豆類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菌菇、發酵豆制品,并增加易缺乏的n-3 多不飽和脂肪酸,必要時應補充維生素b12、葉酸及維生素b6。
家庭醫生在線(www.familydoctor.com.cn)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史琳娜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營養科 副教授 副主任醫師- 擅長疾病:
- 肥胖癥、脂肪肝、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痛風、多囊卵巢綜合征、高血壓、高脂血癥等代謝相關疾病;慢性腎病、...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