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系統的設計原則
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設計在滿足一般系統的特性要求基礎上.還應突出真實反映和表達預警內涵的特點。因此,預警系統的設計遵循如下原則:
1.實現快速預警功能
預警系統對輸人信息的數據、報告等識別、獲取能力顯著,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信息的數據分析、處理、提取和轉換,能夠根據食品安全問題的特點進行診斷,定性和定量考查、評價食品安全狀況,科學評估和預測發展變化的趨勢。系統自動選擇預防應對措施,及時發布警情預報,對不安全狀況給出控制信號。
。系統總體最優
食品安全預警系統作為一個由若干部分有機結合成的系統,系統、系統內部組成元素(子系統)和系統的外部環境三部分之間存在著強關聯特性。因此,研究食品安全預警系統時,應把系統作為整體研究對象,設計和確定系統的整體運行目標,井且努力使整體目標為最優。
強調整體性需要通過調整和改善單個要索的功能,并著重于協調和統一運行各個要素,使整體產生放大效應。整體把握整體與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依賴關系,揭示系統特征和規律,從整體最優化去實現各部分的有效運轉。所以系統追求的是系統整體性能的最優,而不是其中部分的最優。
在分析和處理問題時,不僅要考慮系統的各個部分之間、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還要注意協調它們之間的關系。因為部分與部分之間、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作用將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性能。關聯的各方如果能協調運行,則效果最佳,否則,有可能互相影響或此起彼伏,使好的效果得不到放大,不利的影響反而被放大。
3.系統運行平穩有序
系統整體運行平穩、可靠性高,能夠按照設計的流程規范、準確、有序地響應,預報、控制、常規監測等預警任務的通道、接口設計科學合理。系統的運行狀態一般是動態可調的,因此,要求運行過程穩定、可靠,避免有大的波動影響。穩定性良好也有利于對系統運行的控制,使系統運行的效果明顯、結論可信。
評估與事故級別核定
對經初步核實的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告或舉報信息,有關監管部門應根據實際需要提出事放評估建議,并技有關規定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供和關信息和競料,由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協調開展食品安全事故評估。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文即組織食品安全事故專家咨詢委員會,根據污染食品已造成或可能導致的健康危害后果與嚴重程度,以及所涉及的范圍、影響和發展蔓延趨勢等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
經初步核實認為需要啟動應 急響應的,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監管部門,根據事故評估結果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建議,按《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初步核定事故級別,立即報告同級人民政府應急辦審定,為核定食品安全事故級別提供依據,為監測、檢測、通報和預警提供指導,對應急響應的啟動、調整和解除及采取應急措施等決策提出建議,井通報同級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公安、監察機關,同時按規定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