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促進消化:李子能促進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增加腸胃爬動的作用,因此食李能促進消化,增加食欲,為胃酸缺乏、食后飽脹、大便秘結者的食療良品;
2. 清肝利水:新穎李肉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如谷酰胺、絲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生食之關于治療肝硬化腹水大有種益;
3. 降壓、導瀉、鎮咳:李子核仁中含苦杏仁甙和大量的脂肪油,藥理證明,它有顯著的利水降壓作用,并可加快腸道爬動,促進枯燥的大便排出,同時也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4. 美容養顏《本草綱目》記載,李花和于面脂中,有很好的美容作用,能夠‘“去粉滓黑黯”,“令人面澤”,對汗斑、臉生黑斑等有良效。
1. 未熟透的李子不要吃;
2. 切忌過量多食,易惹起虛熱腦脹、損傷脾胃;
3. 《爾雅》:“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
《樂府詩集·古辭·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南朝梁·沈約!尔溊钤姟罚骸扒嘤窆谖骱,碧石彌外區。化為中園實,其下成路衡。在先良足貴,因小邀難逾。色潤房陵縹,味奪寒水朱。摘持欲以獻,尚食且躑躅”
魏文帝與吳質書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西晉·傅玄!独钯x》:“潛實內結,豐彩外盈,翠質朱變,形隨運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宮動而和甘生!
晉·潘岳。《閑居賦》:“周文弱校之棗,房陵朱仲之李!
普通人群均能食用
1. 發熱、口渴、虛癆骨蒸、肝病腹水者,教員、演員音啞或失音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尤益食用。
2. 李子含高量的果酸,多食傷脾胃,過量食用易惹起胃痛,潰瘍病及急、慢性胃腸炎患者忌服。
3. 多食易生痰濕、傷脾胃,又損齒。故脾虛痰濕及小兒不宜多吃。
李子性平、味甘、酸;入肝、腎經。
具有生津止渴、清肝除熱、利水的功效;
主治陰虛內熱,骨蒸癆熱,消渴引飲,肝膽濕熱,腹水,小便不利等病癥。
李子同蜜及雀肉、雞肉、雞蛋、鴨肉、鴨蛋食,損五臟;勿同麋鹿肉食。(引自《飲食須知》)
李子做法指導:
李子宜與冰糖燉食,能夠潤喉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