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吃鵝古今談
時間:2015-11-04 00:47 來源:健康飲食網 作者:營養師 點擊:次
飲食文化:吃鵝古今談
在《水滸傳》第30回里寫到武松吃鵝,非常誘人食欲。當時,武松遭人陷害被發配,施恩掛了兩只蒸鵝在武松的行枷上,“武松右手卻吃釘住在行枷上,左手卻散著。武松就枷上取下那熟鵝來只顧自吃,也不睬那兩個公人;又行了四五里路,再把這只熟鵝除來右手扯著,把左手撕來只顧自吃;行不過五里路,把這兩只熟鵝都吃盡了。”每看到此,都會讓人饞的直咽口水。
其實,從《水滸傳》中還可以看到,宋朝人常常吃鵝,特別是肥鵝。魯智深大鬧桃花村前,吃的也是鵝。此外,像趙員外那樣的文人,家中備的飯菜除了鮮魚、嫩雞之外,也有釀鵝。從當時的人們常常吃鵝來看,那時的生態環境是很不錯的,山清水秀,草多水多,養的鵝多,鵝就成了當時人們經常吃的一種食品。
北魏的賈思勰在他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吃鵝的記載。唐宋時期,鵝就已經普遍食用了。明朝文人王世貞在他的《觚不觚錄》中曾記載,他老爸以御史的身份回歸故里,有一次請巡按吃飯,十幾種菜肴里有一只“子鵝”。可見,明朝人依然喜歡吃鵝。一直到清朝,吃鵝之風才衰減下來。
西方人也吃鵝。《福爾摩斯探案》里有一個故事,是圣誕節前夕,華生揀了某位貝克先生慌慌張張掉下的帽子和一只大鵝。根據西方史書記載,以前,西方的圣誕節和感恩節都吃烤鵝,后來有了火雞,就改吃火雞了?,F在,大概西方只有法國人吃肥鵝肝醬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