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管理流程
2019-10-03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管理流程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運行是實現預警的重要保障,一般意 義的運行管理流程如圖9-4所示。食品安全預警決策通過食品安全管理小組與相關職能部門保持聯系,各職能部門在動態監測狀況下,按照安全監測、風險分析、危機(警情)識別、預警應對的思路運行預警系統,在危機狀態進行預警應對。根據危機形成以及危害特點,預警流程分別實施趨勢預警或快速應對。趨勢預警主要是對趨勢中的狀態進行偏差修正,及時規范地向上級部門報告、提交本部門預警管理診斷結果以及所采取的預控措施。向同級部門通報,向下級機構部著和發送有關的指令信息。快速應對則是計對重大食品安全危機事件,實行快速、高效、多部門聯合應對機制解決問題。
食品安全預警系統的管理運行,不僅要保障系統功能的實現,還要考慮與環境的友好問題,環境給予系統的干擾如果有利于系統的運行,也就有利于預警的可持續發展,而預警系統對環境的輸出,既是系統的目標又是預警的目的。因此,設計食品安全預警系統時,要盡可能利用環境的有利影響,使管理
運行效率最佳。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從《食品衛生管理條例》到《食品衛生法》都有食物中毒處理的專門條款,衛生部先后制定了《食物中毒事故調在處理辦法》和《食物中毒調查處理程序)等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初步建立了我國食物中毒事故應急處理體系。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和食品工業快速發展,食品安全不斷出現新的隱患和問題,從“廣州毒酒”、“阜陽大頭嬰奶粉”到“三聚氰胺奶粉”等食品安全事故,直接或間接催生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 加強食品安全的決定》、《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文件的出臺。由于食品安全事件屬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范疇,其應對同樣主要通過制定預案來實施。到目前為止,我國涉及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法律法規除《食品安全法》外,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突發公共衛生 事件應急條例》和《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還制定了《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食品安全事故調在處理辦法》等配套規章或規范性文件,規范和指導國務院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及各行業的食品安全事故、應對到食品安全事故應對,從衛生部門獨家文應對活動,提高處置食品安全事故和保障食品支撐到建安全的能力。從單純的食物中毒多層次分工和互相配合的立組織機構、應急保障、
監測報告與評估、預警與響應及后期處置等多部廣J、
食品安全應急體系(見圖10 -1)。涉及食品安全應急處置的部]或機構近20個(詳見第十二章第四節),其中最主要的有衛生、農業、質監、工商和食藥監五個部門。
《食品安全法》規定: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組織制定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上級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及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統-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發生重大食品安全故時,成立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進行處置。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證估、食品安全標準和檢驗規范制定及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組織查處食品安全大事故: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會同相關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報告化食品安全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并采取應急控制措施,減輕或防止社會危害。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現場進行衛生處理,并對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的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分別負責農產品生產、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活動的監督管理及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查處;出人境檢驗檢疫機構負責進出口食品的監督管理,進口食品發現嚴重食品安全問題或境外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對我國境內造成影響時,及時采取風險預警或者控制措施,并向國務院相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通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并參加查處工作。
國務院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均設立有處理食品安全事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機構一應急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