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牛墩有機蔬菜配送公司
推薦 不容忽視的“鎘大米”與鎘中毒
2017-03-26
人們總是在食品平安中學習化學學問,兩年前“10%大米鎘超標”的新聞讓人們絕后關注起鎘——關于多數人來說,原本應該只在中學化學里與它見過一兩面,而這一次“廣州超越4層大米鎘超標,有關部門未發布超標名單”,更讓公眾群情激憤。這些超標的比例能否精確、廣州監管部門不發布名單的做法能否合理,這里暫且不管,只對鎘中毒與鎘大米做一些學問背景的引見。
鎘是一種重金屬元素,在冶金、塑料、電子等行業非常重要。它通常經過廢水排入環境中,再經過灌溉進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依據不同的攝取方式來量,鎘對安康有不同的影響。經過大米等食物攝取的,屬于“長期小劑量”。這種情況帶來的危害主要是腎臟和骨骼。目前,WHO對鎘的平安規范就是基于對腎臟的毒性樹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體重7微克。這相當于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越60微克。
這個平安規范包括所有的鎘來源。除了米飯,還有其他食物和飲水。關于大米,我國的平安規范是每公斤0.2毫克。相比與日本的0.4毫克,還要更嚴厲一些。應該留意的是,這只是一個“控制規范”,并不意味 著高于這個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平安”。比如說,假如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鎘含量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這樣的大米是合格的,也超越了WHO的“平安線”。假如只吃200克含量為每公斤0.25毫克的——固然它超標了,但是總攝入量也還沒有超越“平安線”。此外,我們還要吃其他食物,還要喝水,其中也還可能含有鎘。關于“鎘大米”產區的人們來說,其他來源的鎘就更不能無視。
兩年前報道的“鎘大米”中,鎘的含量最高可達每公斤1.005毫克。這個數值與日本“高鎘”地區產的大米差不多。在日本神通川和梯川流域,大米的鎘含量最高達到過每公斤1.06毫克。
這種慢性鎘中毒的癥狀被命名為“痛痛病”,日本在幾十年前就留意到了它的存在。目前,中國還沒有詳細的病例統計。在日本的上述地區,統計的成人接近兩萬(占了當地人口的絕大部分),出現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為主。依據目前的研究,痛痛病的癥狀主要來源于鎘對腎臟和骨骼的破壞。鎘會在腎臟中累積,最后導致腎衰竭;對骨骼的影響則是骨軟化和骨質疏松。長期接觸更大劑量(WHO平安線的3倍以上)的鎘還可能會導致消化道的障礙。在動物實驗中,這種劑量的鎘還顯示了對生殖和發育系統的影響。不過,關于人類能否有同樣影響,還沒有可靠數據。
鎘中毒更大的麻煩在于它的長期性。即使停止了食用高鎘大米,腎衰癥狀依然會持續。
中國人很難不吃米飯。關于非“高鎘”地區的人們來說,問題可能不是那么嚴重。根本的解決途徑還是工業污染的治理,迫切的需要則是廣泛嚴厲地檢測食物以及飲水中的鎘含量,并且及時處理與發布。關于消費者來說,保護自己的可行途徑是增加食譜的多樣化,減少對大米(尤其是單一來源的大米)的依賴。此外,依據日本的統計,鈣和維生素D缺乏的人群,對鎘過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證自己的食譜中有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加對鎘的抵抗力。
更需要關注的是,除了鎘,大米之中還可能存在鉛、砷、汞等其他的污染。考慮到大米在中國食譜中的分量,全面系統地評估與監控各種污染,就顯得更加重要。
【相關閱讀】
“鎘大米”危害問與答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