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疫耶氏菌 禽流感因子
2021-12-24鼠疫耶氏菌鼠疫耶氏菌(Yersinia pesti)俗稱鼠疫桿菌,屬腸桿菌科、耶爾森菌屬Yesinia),為革蘭氏陰性小桿菌。耶爾森菌屬包括11個菌種,其中鼠疫耶氏菌、小腸結腸炎耶氏菌與假結核耶氏菌三種肯定是人類致病菌。本屬細菌通常先引起嚙齒動物、家備和鳥類等動物感染,人類通過接觸動物、被節肢動物叮咬或食人污染食物等途徑感染并導致鼠疫。
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人類鼠疫是被疫鼠的鼠蚤叮咬而受染,1989 1998 年世界各地報告鼠疫病例共5440余例,死亡681人,病死率為12 5%。因此,鼠疫依然威脅著人類。
(一)生物學性狀
鼠疫耶氏菌為兩端卵圓短桿菌,一般單個散在,偶爾成雙或星短鏈,有莢 膜,無鞭毛,無芽孢。革蘭氏染色
取材制片,有時可見到片中吞嘴紙淺的細菌輪廓,培養基上則星康性厭氧菌,球形,且著色不上能生長,報活生長溫度為27C-30心,最多形態性,但生長緩慢。在含血液或組織液稱菌影(Chost)。不佳。相精型菌落。本菌在肉湯培養有球形、桿形、棒形
腐敗材料中可見本菌菌體膨大成球長在含高鹽(30g/L NaCl)和啞鈴狀等,亦可見到著色極
培養特性鼠疫耶氏菌為
適p為6.9-7.2。在普通培養基的培養基上生長,24-48 h可形成 軟、黏稠的后逐漸形成菌膜,稍加搖動菌據中開始呈混濁,24h后表現為沉淀生長,485h
膜則星“鐘乳石”狀下沉,抗原結構:鼠疫耶氏菌的抗原結構復雜,此特征有一定鑒別意義。至少有18種抗原,重要的有且
抗原、V/w抗原、外膜蛋白和MT抗原。
(oiEQanill抗原是鼠疫耶氏菌的英質抗原,于37心時產生,具有抗養服和活化補體的作用。F的抗原性強,特異性高,其相應抗體具有免疫保護作用,但FI抗原是種不耐熱的糖蛋白, 100 15 min條件下即失去抗原性。
(2) v/w抗原,系毒力質粒DNA編碼。W抗原位于菌體表面,是一種脂蛋白; V抗原存在于細胞質中,為可溶性蛋白。兩種抗原總是-起產生,與細菌毒力有關,使細菌具有形成肉芽腫損傷和在細胞內存活的能力,且有免疫抑制作用。
(3) 外膜蛋白Yesinia Outemembrane Proleins, YOP),其編碼基因與V/w基因存在于同質粒上,在37 C和含Ca”條件下能產生數種外膜蛋白,這些蛋白能使細菌在突破宿主的防御機制,導致機體發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鼠毒素(Muinetxin, MT), 為可溶性蛋白,是種外毒素,對鼠類有劇烈毒性,1g即可使鼠致死,它可阻斷動物腎上腺的神經和引起心臟損害,但對人的損傷作用尚不清楚。MT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0.2%甲醛處理可使其脫毒制成類毒素,用于制備抗毒素。
(5)內毒素,其性質與腸道桿菌內毒素相似,可致機體發熱,產生休克,對理化因素抵抗力較弱。濕熱70C ~ 80 C10 min或100 C 1 min條件下死亡,5%來蘇或5%石炭酸20min內可將痰液中的病菌殺死,但在自然環境中的痰液中能存活36 d,在蚤糞和土壤中能存活1年左右。
變異性鼠疫耶氏菌通過自發或誘發性突變、轉座子移位及基因轉移等機制發生變異,其生化特性、毒力、耐藥性和抗原構造等均可出現變異菌株。與多數腸道菌光滑(5)型菌落致病性強的特征不同,野生菌株的菌落呈粗糙(R)型。經人工傳代培養后菌落逐漸變為s型,其毒力也隨之減弱。(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致病物質鼠毒素主要對鼠類致病,具外毒素性質,但只有當細菌自溶裂解后才釋放。鼠疫耶氏菌的毒力很強,少數幾個細菌即可使人致病,其致病性主要與F1抗原、V/W抗原、外膜蛋白及內毒素等相關。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般先在鼠類間發病和流行,通過鼠蚤的叮咬面傳染人類,尤其是在大批病鼠死亡后,失去宿主的鼠蚤轉向人群。人患鼠疫后,又可通過人蚤或呼吸道等途徑在人群中流行。臨床常見有腺型、肺型和敗血癥型鼠疫。
鼠疫耶氏菌侵人人體,被吞噬細胞吞噬后能在細胞內生長繁殖,并沿淋巴流達局部淋巴結,引起嚴重的淋巴結炎。染疾的淋巴結多在腹股溝,一般為單側,并引起腫脹、出血和壞死,稱為腺鼠疫。如吸人染菌的塵埃則引起原發性肺鼠疫,也可由腺型或敗血癥型鼠疫蔓延而致繼發性肺鼠疫。病人高熱寒戰、咳嗽、胸痛、略血、呼吸困難,全身衰竭而出現嚴重中毒癥狀,多于2~4d內死亡。病人死亡后皮膚常呈黑紫色,故有“ 黑死病”之稱。重癥腺型或肺型鼠疫患者的病原菌可侵人血流,導致敗血癥型鼠疫,體溫升高至39 C ~40C,發生休克和DIC,皮膚黏膜見出血點及淤斑,常并發支氣管肺炎和腦膜炎,多迅速惡化而死亡。
感染免疫性鼠疫后能獲得牢固免疫力,較少發生再次感染。患者主要產生針對FI抗原、V/W抗原的抗體等。
為預防鼠疫,滅鼠滅蚤、免疫接種、海關檢疫是關鍵。滅鼠滅蚤是切斷鼠疫傳播環節,消滅鼠疫源的根本措施。我國目前應用EV無毒株生產活菌疫苗,多采用皮下、皮內接種或皮上劃痕的方法,免疫力可維持8~10個月。
禽流感因子食流感(Bind Fu或Avian Iauea, 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
一種由甲 型流感病毒的-種亞型同,AI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型現輕度呼吸道癥狀。食量減少,產量下引起明顯癥狀,僅使染病的禽鳥體內產為嚴重發病奉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店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過消AI是急性傳染病,文獻中記錄的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的最早發生的AIT也能感染人類,科學家證實重的肺炎,本病的重要渠道。稱真性比道、(也稱禽流感病毒)E1878年實其致病病下降,出現“生病毒抗體。呼吸道、皮膚損感染后的癥狀致病性AI嚴重者心、腎雞群常常會“鳥瘟或年,意大利發生毒為甲AL三大類。非致病性A1不會歐洲雞瘟。按病原體類型的不零是死亡。高致病性AI最“全軍覆沒”。, 低致病性AI可使禽類出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型流感病毒。此后,這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被生雞群傷和眼結股等多種途徑大量死亡,當時
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
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
傳播, 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被稱為雞瘟。到1955年,科學家證實其致病病毒為甲型流感病毒。以后,這種疾病被更名為A AI自被發現00多年來,人類并沒有掌握特異性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僅能以消毒、隔離、大量宰殺食備的方法防止其蔓延。
(一)病原體與形態結構
AI的病原體是甲型流感病毒的HN亞型病毒。19979 年發生在中國香港的AI與目前亞洲其他10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的AI,病原體都相同。H,N,型AI病毒是人與動物共患的流感病原體,容易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由于病毒多變異,導致甲型流感反復發生,難以徹底根除。
AI病毒基因組由8個負鏈的單鏈RNA片段組成。這8個片段編碼10個病毒蛋白,其中8個是病毒粒子的組成成分(HA、NA、NP、MI、M2、PBI、PB2和PA),另兩個是分子質量最小的RNA片段,編碼兩個非結構蛋白一NSI和NS2。NSI與胞漿包含體有關,但對NSI和NS2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現在已經獲得了包括H3、HS和H7在內的幾個AI病毒亞型HA基因的全部序列以及所有14個血凝素基因的部分序列。
AI病毒-般為球形, 直徑為80 ~ 120 nm,但也常有同樣直徑的絲狀形態,長短不-。病毒表面有10- 12 nm的密集釘狀物或纖突覆蓋,病毒囊膜內有螺旋形核衣殼。兩種不同形狀的表面釘狀物是HA (棒狀三聚體)和NA (蘑菇形四聚體)。
AI病毒粒子大約由0.8% ~1.1% 的RNA, 70% -75% 的蛋白質,20% ~24%的脂質和5% ~ 8%的碳水化合物組成。脂質位于病毒的膜內,大部分為磷脂,還有少量的膽固醇和糖脂。幾種碳水化合物包括核糖、半乳糖、甘露糖、墨角藻糖和氨基葡糖,在病毒粒子中主要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
病毒蛋白及潛在的糖基化位點是病毒基因組特異的,但病毒膜的糖蛋白或糖類鏈的脂質和碳水化合物鏈的成分,是由宿主細胞確定的。
流感病毒的抗原結構分為血細胞凝集素( Hemagutinin, H)和神經氨酸酶(Neuramidinase, N)兩大類。H如病毒的鑰匙,用來打開及人侵人類或牲畜的細胞,N是幫助病毒感染其他細菌的酵素。
AI病毒是囊膜病毒,對去污劑等脂溶劑比較敏感。福爾馬林、β丙內酯、氧化劑、稀酸、乙醚、 脫氧膽酸鈉、羥胺、十二烷基硫酸鈉和銨離子能迅速破壞其傳染性。AI病毒沒有超常的穩定性,因此對病毒本身的滅活并不困難。病毒可在加熱、極端的pH、非等滲和干燥的條件下失活。
在野外條件下,AI病毒常從病禽的鼻腔分泌物和類便中排出,病毒受到這些有機物的保護,極大地增加了其抗滅活的能力。此外,AI 病毒可以在自然環境中,特別是涼爽和潮濕的條件下存活更長時間。類便中病毒的傳染性在4 c條件下可以保持30-50d, 20心時為7d。有研究提示,它在糞便中能夠
AI病毒在定條件下可以存活較長時間。
存活105 d,在羽毛中能存活18do且主要以兩種的次要抗原變種方式進行:抗原漂移和抗變化,而抗原轉變可引起
AI病毒抗原性變異的頻率很高,原轉變。抗原漂移可引起HA和/或NA
HA和/或NA的主要抗原變化。 蛋白的基因發生點突變引
起的,是在免疫群體中篩選變異體的反應,抗原漂移:抗原性漂移是由編碼HA和或可能會引起致NA 致病性更強的病毒的的片段特性允許發生片段重組,從而引起突變。出現。抗原轉變:抗原性轉變是當細胞感染兩種不不同禽流感病毒時,病毒基因組它有可能產生256種遺傳學上
不同的毒力各異的子代病毒,
由于AI是由入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種從呼吸病到嚴重性敗血癥的綜合病癥,目前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發生,給養禽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AI病毒,主要引起類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統性疾病,雞、火雞、鴨和鵪鶉等家禽及野鳥、水禽、海鳥等均可感染,發病情況從急性敗血性死亡到無癥狀帶毒等極其多樣,主要取決于帶病體的抵抗力及其感染病毒的類型及毒力。
AI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AI病毒迄今只能通過禽傳染給人,不能通過人傳染給人。感染人的AI病毒H,N,是一種變異的新病毒,并非在雞鴨鳥中流行了幾十年的H.N2。目前沒有發現吃雞造成AI傳染給人,都是由于和雞密切接觸,可能使病毒直接吸人或者進人黏膜等原因造成感染。AI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種禽類疾病綜合征。
1997年5月,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1和控制中心以及引起的人類流感。這是世界上首次證例3歲兒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器官功WHO荷蘭鹿特丹國家流感
中心鑒定為禽甲型流感病毒A (H,N)
實流感病基A(H,)感染人類,因而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二)病理與發病癥狀
病毒吸附在細胞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體上,然后通過受體介導的細胞的內吞作用,病毒進人細胞。核衣殼便進人胞漿并移向胞核。流感病毒利用獨特的機理轉錄。啟動轉錄時,病毒的核酸內切酶從宿主細胞的mRNA上切下5銀子結構#以此作為病毒轉錄南進行轉錄的引物。產生出6個單順子的mM井轉譯成用,M Camannen神經氨酸酶) NP Nudaepmen,核蛋白)和三種聚合酶(PBI、(ieM)的mRNA進行拼接,每一個產生出兩個PB2和PA)。NS和NA基因在粗面內質網內糖基? mRNA,依不同閱讀框架進行(Nontnuctumal)和M基因轉譯,產生NS1、NS2、 MI和M2蛋白。面,植人細胞膜中,HA雷要宿主細胞化,在高爾基體內修飾,然后轉運到表面,蛋白酶將其裂解成HAI和HA2,但兩者仍以二二硫鍵相連,這種裂解可生成傳染性病毒,并以出芽方式從質膜排出細胞。AI的癥狀依感染禽類的品種、年齡、性別、并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環境跟等的不同而有所不間,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
系統的異常。
常見癥狀有:病雞精神沉郁,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
人有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癥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
這些癥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單獨或以不同的組合出現。有時疾病暴發很迅速,在沒有明顯癥狀時就已出現雞死亡。
AI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很大,取決于禽類種別和毒株以及年齡、環境和并發感染等,通常情況為高發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死亡率高于SARS。
最早的人的AI病例出現在1997年的中國香港。那次H,N,型AI病毒感染導致12人發病,其中6人死亡。根據WHO的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球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的393人感染,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為63%。中國從2003年至2008年有31人感染AI,其中21人死亡。
AI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劑量、感染途徑和被感染禽的品種有關。
它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三)禽流感與人類
流行性感留一般分為三種,即甲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丙型流行性感冒一般只在人群中傳播,很少傳染到其他動物。甲型流行性感冒大部分都是AI,禽流感病毒(AIV) 一般很少使人發病。
AI 主要在鳥類中間傳播,偶爾感染至人,其臨臨床表現與人類流行性感冒定區別。足儀。但人的癥狀重,并發能多、朝死率高夜面接種無效,與管遍流您祥一
除A以外,常見的流感還有人流感、
馬流感和豬流感等。AI與人流感和人類健康的乏力、有再次,高致病性的AIV制比較困難。 出現的時間比人流感病毒早,因此,不少學從動物進化的觀點來看,AIV !
者都認為人誰您病毒是由 iv進化面來的。目前有學者認為,造成人類流路大流行的中型流感病毒新亞型毒林,是直接成間接由人流感病毒與AIV基因重組演變而來的,而豬正是這組基因重組的主要場所。
(四)禽流感預防與治療
AIV因其會隨外界環境刺激(藥物刺激、射線刺激等)及簡單的基因結構不斷發生變異而使其能逃脫動物產生的特異性抵抗力。人們為了預防AI也研制出了各種疫苗。但機體在產生特異性抗體后,病毒因發生變異逃脫了機體的撲殺,這樣原有的抗體即失去作用,病毒就可使動物重新發病。因此就目前的防疫技術和手段而言,AIV是清滅不了的。
AI預防與治療措施:對疑似和確診患者應進行隔離治療,對癥治療可用解熱藥爆解黏膜充血藥、止咳祛病藥等。 兒童總用阿司匹林或含周司匹林以及其他楊酸制劑的藥物,避免引起兒童在發病48 h內試用以下抗流感病毒藥物: Reye 綜合征, 抗流感病毒治療應毒藥物,試驗研究表明其對AIV的HN,不(1)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Oselamivir,達非),為新型抗流感病150 mg,兒童劑量每日3mghg體重,分2有抑制作用,成人劑量每日(2)離子通道M2阻滯劑金剛烷胺 次口服,療程Sd
dine)。金剛烷膠和金剛乙胺可抑制高流感( Amantadine)感病毒株的復制。和金剛乙胺(Rimanta-。早期應用可阻止病情發展、減輕病情、改善預后。金剛烷膠成人劑量每日100-200mg.兒童每smwli.分次口服T以5前療過程中中樞神經系統和胃腸道副作用。腎功能受損者應酌減劑量。有癲病病史者忌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