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送菜
推薦 服用中藥湯劑要掌握三個溫度
2017-04-07
服用中藥湯劑要控制三個溫度
拿到代煎藥,許多人習氣熱過之后馬上喝。其實,服藥溫度還需依據病癥來決議,常見有溫服、熱服、冷服三種。
1、溫服。溫服是指把煎好的湯藥冷卻到35℃左右服用,以接近體溫為宜。大局部中藥湯劑可采用溫服法,一方面不至因溫度過高形成口腔及胃腸黏膜燙傷; 另一方面可減少藥液偏冷偏熱,對胃腸產生刺激而惹起嘔吐或胃脘不適等,利于藥物吸收。需求溫服的主要是具有發汗解表、溫里祛寒、溫經通脈等成效的中藥湯劑,如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成效的麻黃湯,主要治療普通感冒等;具有解表散寒等成效的小青龍湯,主要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等;具有溫中祛寒、補氣健脾成效的理中丸,主要用于治療脘腹冷痛,便血等。
2、熱服。傷風感冒、怕冷無汗,需服后蓋上被子捂出微汗以到達發汗解表散寒目的的中藥湯劑均需熱服,如分散肌表成效的解表藥、局部補益藥、行血脈通絡達筋骨藥等。具有辛涼解肌、兼清里熱成效的柴葛解肌湯,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寒、流行性感冒等;具有發汗祛濕、兼清里熱成效的九味羌活湯,若急需發汗時可配粥一同熱服。
3、冷服。冷服指湯劑煎煮好后放涼,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成效、止血成效的中藥均需冷服。如具清熱生津成效的白虎湯,主要用于大熱、大汗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小薊子飲,主要治療小便赤澀熱痛、尿中見血等。收澀固精成效的湯劑也需冷服,如金鎖固金丸等,主要用于治療遺精,膀胱踐約所致尿頻遺尿等;另外,凡中毒病人服解毒劑,也宜冷服,這可使瘀滯毒物易于排出;嘔吐病人服湯劑,也宜冷服。
此外,服藥劑量、次數、時間、飲食禁忌等都很重要。患者要依據自己的情況,按照醫師藥師的要求進行服藥。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