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埗送菜
推薦 應季提醒:赤小豆薏米祛濕未必適合你
2017-03-16
應季提示:赤小豆薏米祛濕一定合適你
如今正值雨水節氣,降雨漸多,空氣濕度變大了,不少人感到身上濕氣很重,于是微信朋友圈上頻頻見到文章引薦用赤小豆薏米煮水來祛濕。不過有中醫專業人士以為,這種辦法對很多人的體質是不適宜的,以至還可能越喝越濕。
你的濕氣是從哪里來的?
在談如何祛濕前,先理解一下我們身體內的濕氣是從哪里來的。中醫師引見,我們體內的濕氣有兩個來源:外濕和內濕。外濕來源于外界氣候,所以沿海城市的居民體內多濕氣。內濕主要來源于脾虛,脾胃虛弱之后,不能夠運化吃進去的食物,這些沒有被運化的食物,堆積在體內,生成了濕氣。脾虛生濕氣,濕氣又會加重脾虛,于是便構成惡性循環。
赤小豆薏米水尤不合適寒性體質者
要想祛濕,其中一個重要辦法就是要“溫”。邱超平引見,這是由于濕氣性屬陰寒。《內經》說:寒者溫之。因而,溫法是治療濕氣的基本大法。可是,赤小豆和薏米都屬微寒性,關于自身就屬于寒性體質的人就愈加不合適了,可能會越喝越寒,越喝濕氣越重。
祛濕還要健脾。健脾很重要,但只要炒過的薏米才干健脾,由于炒能夠減輕它的寒性。赤小豆健脾作用其實較弱。所以從健脾的角度說,直接用赤小豆薏米煮水祛濕的效果也并不好。
搭配其他食材祛濕效果才好
不過,赤小豆和薏米自身確實具有祛濕的成效,但真的要祛濕,必需要跟健脾益氣溫中理氣的藥,搭配起來才行的。邱超平倡議,有幾種搭配能夠思索:
第一種:加胡椒(粉)或姜。胡椒溫中的作用強,不但能中和寒性,還能給脾胃加一把火。生姜夏天用,尤為適宜。夏天空氣濕度高,通過生姜,能夠發散水濕。第二種:加白扁豆。扁豆是溫性。但是尿酸高的人要注意,不宜過多食用。第三種:加天麻。有些人濕氣重,腦袋昏昏沉沉,能夠加天麻,天麻溫性。
其他祛濕法:泡腳和運動
邱超平引見,祛濕還能夠用發汗法。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讓濕氣通過出汗的方式,從體表的每一個毛孔散布出去,擴大濕氣去除的通路和面積。泡腳和運動都是不錯的出汗辦法。這里要提示的是,從中醫角度來說,祛濕的出汗辦法,叫做“出一層蒙蒙細汗”,因而要避免運動量過大,或過于劇烈,泡腳的話要避免水溫過高,泡的時間過久。
要不想濕氣裹身,還要避免久坐。中醫以為人體內氣走得不順,容易生濕氣。濕氣又阻礙氣的運行,構成惡性循環。久坐之人易生濕。所以想祛濕的話,就要理氣,工作一段時間能夠站起來,做做八段錦或來回走動,讓全身氣血通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