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朗蔬菜糧油 推薦 海南酒產品市場“亂象不止” 利益驅動是主因
2017-06-18近日,人民網海南視窗跟隨海南省商務部門的執法人員突擊了海口市的多家酒行,查獲了一批進價幾十元標價數千元的“野拉菲”和一批假酒,而這僅僅是海南酒類市場亂象的“冰山一角”。據理解,由于種種原因,不少假冒偽劣高檔名優酒、洋酒依然充滿著海南的流通市場,商務部門表示將經過多種手腕逐步對其停止標準。
假冒偽劣高檔名酒、洋酒為投訴“重災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在飯桌上來一瓶“好酒”逐步成為了廣闊市民生活中常見的一幕,那么,被消費的這些“好酒”能否都是“真酒”呢?這恐怕就要打上一個不小的問號了。
11月17日,記者隨意走進海口市藍天路的一家酒行,美不勝收的形形色色的酒產品便映入眼簾,紅酒、洋酒、白酒各種顏色的包裝看得人頭昏眼花,而這些“名酒”、“好酒”的標價也是動輒上千元,不少就還被貯藏在特地的酒柜里。據理解,海南目前全年的酒類銷量大約為20萬噸左右,銷售收入最激進的估量約為43億元。
由于海南自產酒類缺乏,除力加啤酒、椰島鹿龜酒、海口大曲和外鄉的山蘭玉液、何記黃酒等外,絕大部分的酒是從內地調進的。
“如今的酒類產品市場真的是比擬紊亂,假冒偽劣高檔名優酒、洋酒依然充滿著海南的流通市場,有一些運營戶以至超市還在公開銷售假酒,特別是個別酒店和賓館、以至KTV夜總會更是肆無忌憚兜售假酒。”海南省12312商務投訴告發中心相關負責人引見,近年來,12312商務投訴告發熱線經常會接到消費者關于買到、喝到假冒偽劣酒產品的投訴,而這些投訴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檔國產白酒和洋酒上。
尤其是一些酒吧、KTV、和酒店,利用這些地方的消費者辨別意識和能力較差等條件,肆意兜售假酒、劣質酒,而這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多種原因致酒產品市場紊亂
那么,是什么樣的因素導致目前酒類市場如此紊亂呢?記者在采訪中總結出了一些原因。
首先是酒類流通市場太大,而于此對應的監管能力太弱。據初步統計,目前在海南酒類流通批發零售已在冊登記備案的運營戶已接近15000戶,“酒鋪比米鋪多”成為了目前海南酒類市場形象的寫照。而商務部門作為主要負責酒類流通市場的部門,監管能力非常之弱。
“我們的商務綜合執法隊伍力量非常薄弱,目前僅有為數不多的海口、三亞、儋州、澄邁等幾個市縣成立了專職的執法隊伍,而這些隊伍的人數相對來說也是非常少的。”海南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僅海口地區就有接近3000多家登記在案銷售酒產品的商戶,且還在不斷增長,而海口市商務執法支隊僅有15個編制,再加上商務執法不僅僅針對酒產品,所以執法任務非常重,不可能做到對每一家酒行都停止檢查,平常主要是做一些抽查,再加上接受群眾的投訴告發。同時,酒類產品銷售市場的誠信運營理念太差。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是整個行業誠信運營的氛圍不濃。據理解,由于受利益驅動,部分酒行的運營者鋌而走險,以真酒的價格銷售假酒、侵權酒,從而獲得幾倍以至數十倍的利潤,導致這種不良風氣有日益蔓延的趨勢。再加上違法成本低,讓一些酒行運營者更加肆無忌憚。“因為抓到他賣假酒也就只能對他停止案值3倍的處罰,而這些罰款相對于他們銷售假酒的利潤來說,僅僅是九牛一毛。”知情人士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
“消費者自我保護的意識差,也是造就酒類市場紊亂的原因之一。”商務部門一位官員說,如果廣闊消費者在購買酒類產品時認真檢查酒產品的酒類隨附單、進口衛生許可證等票據,也可以有效杜絕一部分假酒、侵權酒在市場上橫行。
商務部門:將利用“黑名單”制度標準酒類市場
那么,針對目前酒類市場紊亂的現狀,作為酒產品流通領域的主管部門,商務部門有哪些好的對策呢?
海南省商務廳市場秩序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將逐步建立起整個商務綜合執法體系,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執法能力的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商務綜合執法隊伍,有效對各種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停止打擊。
同時,要對酒產品運營者“誠信運營”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和鞏固,對他們的業務知識停止培訓,做到“賣酒先要懂酒”。
該負責人透露,下一步,海南省商務部門將經過對酒類流通企業建立信用檔案的方式,建立起一個違規銷售酒類產品的“黑名單”,“只要發現有人銷售假酒、侵權酒、劣質酒,我們就把他列入‘黑名單’中予以曝光,讓大家都知道他存在違規運營的行為,從而讓市場逐步淘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