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堂糧油配送公司 推薦 專家:多數心理問題緣自人際關系不好
2017-05-03經過多年的咨詢體驗,發現一個規律,多數來訪者的基本問題有著共同的特性:他們的人際關系很不稱心,或者缺乏人際關系。來訪者的許多問題是由于他們不能與人聯絡和接近,不能樹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惹起的。他們固執于本人的痛苦和不幸福,很少思索本人選擇的行為方式,很少有意鍛煉與人交往的才能,更不清楚本人的行為習慣構成的緣由。
26歲的薛敏(化名),由于失去男朋友,非常痛苦,希望找回男朋友,前來找我咨詢。咨詢中了解到,她人際關系很差,她很喜歡并依賴男朋友,一方面,她總希望用討好的方式來博得男朋友好感,另一方面,男朋友一旦沒有按她的心愿做,她便歇斯底里。她主要的表現狀態如下:
1.生活中不時沒有好朋友;
2.自卑,極端自我否認;
3.負性自動思想:遇到任何事情總往對己最不利的方面想;
4.非常在意他人對本人的評價;
5.缺乏安全感;
6.控制欲特別強:凡事要按本人的愿望,否則發脾氣,生悶氣;
7.明顯的圓滿主義傾向;
8.與人交往逃避畏縮;
9.性格耐心,埋怨不時;
10.對待問題極端偏執。
從薛敏兒時的閱歷中了解到,小時候,父母對她非常嚴厲和呆板,不允許她到外面玩,父母上班時,常將她鎖在家中。咨詢時,薛敏眼中含著淚說道:“我常常透過門縫,看外面的小朋友游玩,心里非常羨慕?!?/p>
心理學以為,人是需求人際關系的,尋覓關系是生命的動力,可以說,我們是要經過關系來成為本人。處置人際關系的才能,是在兒時與人接觸中鍛煉出來的。薛敏在生命早期缺乏這種鍛煉,同時,她與父母的互動形式也是非良性的,造成她日后生活中只要與人交往,總會產生問題,使得人際關系很糟糕,生活中不時沒有朋友。
薛敏從小直到現在,一旦不按父母意愿做事,就會挨罵挨打,父母也常指責她“笨得像豬”。我們常常是經過父母的評價來認識本人的,父母的評價和態度像面鏡子,我們看到鏡子中的“我”是什么樣子,就會怎樣對待本人,構成自我知覺。薛敏與父母的互動方式導致了她自我認知極其偏低,構成自卑和極端自我否認的性格。在咨詢中,我讓薛敏舉出本人的優點,她很自然地答道:“老師,我一點優點都沒有!”也正由于父母習慣于指責薛敏,總說她這也不行,那也做不好,加上她媽媽也習慣于凡事往壞處想,生活環境的影響和媽媽思想方式的潛移默化,薛敏構成了負性自動思想形式。
薛敏從小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遺憾的是她的父母不時沒有給予,人在兒時希望得到而沒有得到的東西,會在潛意識里構成缺憾,這個人在以后生活中,就會付出一生的精力和代價去追求這種缺憾的東西。加上薛敏自卑的性格,導致她在人際互動中,非常在意他人對本人的評價,一方面,她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評價,比如會用討好的方式迎合男朋友和他人,另一方面,她又非??謶炙说南麡O評價,具體表現為,與人交往逃避和畏縮,心中充滿了“怕”字。
薛敏兒時的閱歷,讓她自然構成一種內在心理邏輯:只有我各方面都很優秀,他人才會看得起我。這種心理邏輯會導致圓滿主義傾向。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一旦感覺他人在某方面比本人強,就非??鄲?,時刻希望本人能超過他人,與人交往的對抗性和控制欲特別強,比如容易和人“抬杠”和“頂?!?。父母性格的影響,使得薛敏也像父母一樣,對待問題極端偏執,脾氣耐心,愛埋怨。具體表現是不時埋怨環境、埋怨上天不公,埋怨生活盡是煩惱,一點開心的東西都沒有。
接下來,我們共做了三次咨詢,主要目的是讓她正確認識本人,并覺察本人的人際交往方式及其構成根源。在咨詢過程中,我不時傳遞一些觀念:雖然我們是過去的產物,但不是過去的犧牲品;我們可以控制的唯一的人是本人;不管事情有多糟,總是有希望的。以此增加薛敏的內在力量感,增強其改變的決心。
在之后的咨詢中,我們把重點放在她人際交往才能的提高上。比如學會共情、學會傾聽、學會贊美他人,學會包容和接納他人,習慣與人分享、不排斥和嘲笑他人、不要企圖控制他人、停止埋怨、對本人的行為負責、處置事情有彈性、不固執、做本人情緒的主人、對他人感興趣的事情發生興趣……薛敏漸漸明白,要改變本人的命運,需求改善本人與人互動的方式,重要的是提高與人交往的才能,交往中滿足他人的需求,給他人“良好感受”是關鍵,僅僅一廂情愿地去喜歡誰,是沒有用的。
經過近半年的咨詢,薛敏學會評價本人行為的質量,知道對本人的行為做更有效的選擇,人際關系狀態有了明顯的改善。雖然咨詢沒有讓她找回本人的男朋友,但薛敏對這件事情有了全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薛敏人際交往的才能得到不時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她能夠經過本人,尋覓到適合的意中人,并發展出良好的關系狀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