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糧油蔬菜配送
推薦 監管不力和機制不善比“瘦肉精”中毒更加可怕
2017-03-03
從2月18日起,廣州市發作多起市民食用“瘦肉精”豬肉中毒事情,目前已有70人發病。有關部門初步查明,“瘦肉精”豬肉來自湖南。廣州市農業局采取緊急措施,對地毯式檢查出來的問題豬停止了無害化處置。廣東省農業廳下達緊急通知,請求各部門增強監管,確保生豬質量平安。
記得在2001年,廣東、浙江等地曾發作消費者食用含瘦肉精的有毒豬肉中毒事情,構成了一場不小的“豬肉信任危機”。當時,中央和廣東等地有關部門緊急出動,一方面對市場上的“瘦肉精”豬肉予以嚴厲查處;另一方面,對違法消費、運營,運用鹽酸克倫特羅(俗稱“瘦肉精”)的企業施以重罰,以從源頭上避免瘦肉精“進入”豬肉。誰知幾年之后,“瘦肉精”豬肉又東山再起,再次讓許多消費者驚恐不安,談豬而色變。
按說,經過8年前的那起“瘦肉精”豬肉事情,有關部門應當可以汲取沉痛的經驗,及時補上一些管理環節上的破綻,構成一套有效預防瘦肉精豬肉進入市場、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豬肉的工作機制。即使可以說,由于食品平安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實踐工作中難免百密而有一疏,但是,在不幸呈現了問題、發作了食品衛生事情之后,我們應當可以看到業已構成的工作機制疾速運作起來,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消費者和社會的損失,將負面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假如對照這個并不算高的請求,不能不說,這次發作在廣州的“瘦肉精”豬肉事情,標明有關方面并沒有認真汲取8年前“瘦肉精”豬肉事情的經驗,在預防和管理此類食品平安事情的問題上,似乎也并沒有比8年前有多少更先進的經驗和手段。
很多消費者都愿意相信,在正規市場上購買的豬肉,都經過了衛生、工商、農業畜牧等監管部門的檢驗檢疫,因此是可以大快朵頤的放心豬肉。然而,隨著這次廣州“瘦肉精”豬肉事情曝光,人們才被告知,這些檢驗檢疫其實只是“百里挑一”的隨機抽查——據廣東省農業廳畜牧獸醫局畜牧處負責人介紹,生豬在出欄前有對瘦肉精停止初步檢驗的程序,目前只是按5%左右的比例抽檢。據廣州市工商局市場處負責人介紹,目前進貨環節對生豬的抽檢按照2%的比例停止。生豬出欄前抽檢5%,進貨時抽檢2%,無論有關方面對此給出了什么樣的解釋(如檢測費用高、工作量大等),也無論這些解釋看起來多么合情合理,這兩個比例都足以把人嚇出一身冷汗來。假如所有地方的生豬檢驗檢疫都按照這樣的比例操作,不夸張地講,一個消費者沒有在市場上買到“瘦肉精”豬肉,大約只能算是萬幸了。
對食品平安的監管不力,很大程度上緣于食品平安監管機制的不完善。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為,生豬瘦肉精檢測到底該由哪個部門負責,廣東省對此尚未明確管理責任,“工商、檢疫、經貿等多個部門在管”。這樣就呈現了人們常見的多個部門“齊抓共管”困局:當管理意味著行使權力、獲取收益的時候,多個部門爭先恐后伸出管理之手,而當管理意味著提供服務、承受壓力,特別是為有關事情、事故承擔責任的時候,這些部門則大步流星向后退卻,企圖把自己的管理責任推卸得干干凈凈。在權力與責任失衡、問責和追懲缺乏力度的監管機制下,除了衛生、工商、農業畜牧、食品藥品監管之外,即使還有更多的部門都來“齊抓共管”,也是很難真正把“一頭豬”管住管好的。
據報道,為堅決堵住瘦肉精生豬進入市場,廣州市有關部門開展了地毯式清查行動,加大瘦肉精檢測力度,徹底查控問題豬肉源頭。有理由相信,這些堅決有力的舉措,一定可以收到立竿見影之效果,疾速平息這起“瘦肉精”豬肉事情。然而,這種“地毯式執法”不可能成為常態,在今后的常態執法中,能不能有效堵塞“百里挑一”檢測構成的監管破綻,能不能破解“齊抓共管”模式下的“共不管”困局,將決定我們還會不會再次遭遇“瘦肉精”豬肉危機。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有來自于網絡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立場,本站也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文章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