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人體需要的熱量也隨著氣候的變冷而增多,所以需要攝取的食物也會增多。冬季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來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促使體內陽氣升發。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冬季在飲食上應該進補,怎樣吃才合理卻不求甚解。很多人暴飲暴食,還有很多人為了御寒喜食辛辣、油膩、肥厚的飯菜,這對健康都是不利的,甚至還容易導致身體患病。那么冬季如何飲食才是合理的呢?
吃得不對 疾病易來
45歲的曲先生近來總是感覺渾身乏力、厭食,并伴有低燒的癥狀。以往總喜歡吃油膩的他,如今聞到油味就想吐,臉色也十分難看,精神狀態大不如前,已經影響到了工作效率。去醫院檢查時,醫生建議他去化驗下肝功,后來確診是肝炎。
據醫院消化內科醫生介紹說,入冬后,門診接診的肝病患者明顯增加。肝病在冬季高發,多是由于患者自身的飲食所致。因為天氣寒冷后,一些人攝取過多油膩的食物,還有很多人喜歡邊吃邊喝酒,加上冬季少有運動,這些都易導致患肝病。
肛腸科的醫生介紹說,入冬后,人們選擇高熱量、辛辣的御寒食物,導致痔瘡的發病量劇增。因為吃辣或喝酒御寒,使得直腸黏膜無法承受過度的刺激。而油膩的食物,容易造成便秘,長期便秘是導致肛腸疾病的重要原因。
另外,天冷后,火鍋成了飲食“寵兒”,還有燉豬腳、熬排骨湯都是餐桌上的熱門菜。這些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會引起胃粘膜損傷,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引發急性胃擴張、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腸胃疾病,老人和兒童更是多發人群。尤其是火鍋,食用火鍋不當還可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腹脹腹瀉、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疾病。如果再大量進補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很容易導致血壓或血脂、血黏度增高,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幾率。
吃得正確 才是關鍵
因為人體需要,如果少吃勢必無法滿足人體的需要,使得抵抗力下降,所以,在冬季,既能滿足人體的需要,達到御寒、養生的目的又不致病才是重要的飲食原則。
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對于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其它疾病,但要攝入充足的蛋白質,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制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于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據醫生介紹說,冬季過后,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的情況明顯增多,如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特別是缺乏維生素C,并因此導致不少人發生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這和冬季攝取新鮮蔬菜較少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在綠葉菜相對減少時,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還有圓白菜、心里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維生素的含量也較豐富。
寒冷還會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易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
年齡不同 食補各異
時下,不少人特別注重中藥飲食進補。據丹東市中醫院門診醫生介紹說,進補固然是好,但每個人處于不同的生理變化階段,各個階段人體內臟腑的氣血陰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生活習慣和學習、工作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在飲食結構上也不盡相同,所以切不可盲目進補。
兒童內臟嬌嫩、易虛易實,飲食又往往不知節制,以致損傷脾胃,在冬天的進補應以健脾胃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棗、薏仁等。而青少年由于學習壓力大,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腎虛,可選用蓮子、首烏等。不少中年人工作較忙,往往休息不夠而導致氣血耗傷,應以養氣血為主,可食龍眼肉、黃芪、當歸等。老年人身體虛弱,加上可能身患多種慢性疾病,則必須辨證進補,無病時,可選用杜仲、首烏等。
當前位置:東莞蔬菜配送>>>冬季飲食需格外講究
冬季飲食需格外講究
文章來源:東莞蔬菜配送/首宏膳食 添加時間:2009-11-27
上一篇:
下一篇:
百度相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