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完好,而且還在保質期內的小面包,卻已經明顯霉變。這樣的窩火事相繼被兩位西祠網友“趕上了”,兩位意外又氣憤的網友先后在網上發帖,有圖有真相的帖子讓不少網友也鬧不明白了,明明還在保質期的食品,為什么就變質了呢?由本報聯合江蘇省質監局共同主辦的“每周質量大講堂”,本期就請來了省質檢院食品檢測中心工程師朱曉軍,朱曉軍介紹說,處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并非處在真空狀態,生產時的疏漏或者儲存條件的變化,都有可能使得保質期內的食品也出現變質的狀況。
食品保質期如何定?
廠家實驗客觀分析
2℃至6℃狀態下儲存的酸奶,保質期一般只有20天左右,而常溫狀態下的罐頭,保質期一般可長達兩年……不同食品的保質期限也有著千差萬別,也許有很多讀者都會好奇,食品的保質期是如何確定的呢?朱曉軍告訴記者,食品的種類很多,保質期也各有不同,從目前來看,食品的保質期主要是生產企業自主確定,而確定保質期的因素很多,比如生產工藝,產品特性,儲存條件等,甚至流通時的快慢也是確定保質期的因素之一。
當然確定保質期前的實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生產廠家在制定保質期前,都要對食物進行留樣測試,比如對感官品質,理化指標以及微生物指標進行試驗時等。
為何保質期內會霉變?
有可能儲存條件不達標
既然食品的保質期是生產廠家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而最終確定的,為何在保質期內的食品明明包裝完好也會發生霉變呢?“食品的保質期越長,對于企業來說承擔的風險也將越大。”朱曉軍告訴記者,處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并非處在真空狀態,儲存條件的變化也有可能導致食品品質的變化,保質期越長,也就意味著在后期儲存銷售過程中出現風險的可能性越大。
從網帖的情況來看,發生霉變的小面包保質期都比較長,其實這也意味著生產企業或零售商承擔著較大風險。發生霉變的情況有多種可能,如果同一批產品只有個別出現霉變現象,那么有可能是這個別的產品受到了污染;如果同一批產品很多發生霉變,那么就有可能是儲存條件不達標或者大批產品在生產、運輸、儲存等環節受到了污染。一般食品都要求常溫保存,而常溫指的是20℃左右,近來南京持續高溫,高溫下的污濁環境極有可能對食品的品質造成負面影響。
保質期也能改?
購買時還得多觀察
判斷食品的新鮮度,很多消費者只能通過產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來判斷,但在實際生活中,一些不法廠商卻會通過使用印刷機械、有毒化學藥劑等“道具”,篡改食品的保質期。此前也有媒體報道,個別超市現做現賣的一些食品,可能會通過覆蓋的方法來篡改生產日期,這樣的方法消費者很容易識別,如果看到一張標簽下還貼有標簽,最好謹慎購買。而對于工廠化大批量生產的食品,如果篡改生產日期的話,消費者一般是很難發現的,最好的方法便是多觀察,比如采用透明包裝的食品,購買前就可以看一看產品是否完好,是否有霉變情況的發生等。
食品開封存不久?
盡快吃完最保險
綜上所述,食品的保質期是指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但保質期不是識別食物是否變質的唯一標準,由于存放方式、環境等變化,保質期內的食品也有可能發生變質的情況。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有些食品的保質期雖然很長,但都是特指沒有開封的情況之下,一旦開封,食品的保存期限也會迅速縮短。比如冷柜中售賣的果汁,標明的保質期有20多天,可標簽中同時注明,開封后最好在48小時內飲用完。所以不論食品的保質期限有多長,開封后最好盡早食用完,以避免產品發生變質。
【相關閱讀】
速凍食品保質期內也會變質 解凍后要盡快食用
保質期內酸奶保存不當變質不屬廠家責任
- 上一篇:
下一篇: